第320章 菩提偈(4000字,二合一)

许铭组织了一下语言,缓缓开口道:

“故事的初起,是中土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因为想要从门下弟子中觅得一位能够承继法统的衣钵传人,好接续禅宗一脉的宗风,于是就对众弟子出了一道命题作文:让他们从自性的般若智慧中,显现自己对于明心见性的智慧。

神秀大师是弘忍大师的弟子,跟随弘忍多年,当时的神秀大师已经是五十多岁的高龄了,对于佛法有很深的见解和造诣,是首座大弟子。

在弘忍众多弟子中,他的传位呼声最高,所以对于神秀大师,大家都带着最高的期许。

在寺庙中,还有一个弟子,叫做慧能。

慧能其实大字都不认识一个,早年以砍柴为生,偶然听到《金刚经》,于是发愿学佛,所以从家乡辗转来到东山寺找到了弘忍大师。

当时慧能对弘忍大师说,只要能够学习佛法,他愿意在厨房烧火做饭的弟子,如此便是足够了。

弘忍大师要求众弟子写的偈子,慧能自然也是能够参加,只不过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弟子,毕竟有谁会留意一个烧火做饭的人呢?

当时神秀大师写下了——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如此四句诗。”

许铭念完这四句诗之后,释心低着脑袋,细细思索着。

许铭看了一眼释心的样子,微笑道,你感觉这四句诗如何?

释心点了点头:“小僧看来,这四句诗写的其实挺好的,但是,总感觉什么地方有一些不对劲。”

许铭笑了笑,心想不愧是雷鸣寺那位大师的弟子:“你觉得哪里不对劲?”

释心摇了摇头,那一双好看的柳眉微微蹙起:“小僧.说不出来”

许铭收回视线,只是继续讲着这个故事。

“当时啊,众人读后皆是称赞,但是唯独弘忍禅师看到之后却默然无语,遂召唤神秀到大堂,评定他这首偈语,虽有悟道佛法,但仍没有悟到佛法真谛,于是让神秀回去再做一首。

可是神秀回去数日也没有做出偈语。

神秀不解,自己如何就没有悟到佛法真谛?

而就在有一天,慧能见到了神秀所做的这一首偈语,但是因为慧能不识字,所以就拜托一位师兄,在旁边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当寺庙中的僧人见到这一首菩提偈,读后皆惊。

后来,弘忍禅师也过来看,心中大为赞赏。

当弘忍大师知道是慧能做的这首偈语之后,更是高兴不已。

弘忍大师心想,一个大字不认的人,竟然能够有如此这番大彻的“顿悟”,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人才。

于是,弘忍大师便将衣钵传给了慧能。

慧能所做的那一首诗,是这四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许铭的故事讲完,身边的释心眼睛骤然亮起,紧接着又很快失神。

她呆滞地跟着许铭往前走着,身后的佛光若隐若现,甚至在她的周身,仿佛还有佛家金莲的幻象在不停地流动。

许铭知道,释心现在正进入到了一种悟道的状态。

许铭并没有打扰她,而是继续往前走着。

释心也是呆呆地跟在许铭的身后。

小半个时辰之后,释心眼眸逐渐恢复了神采,她脑袋后的那一轮光圈也是随着周身的灵力震散而开。

佛家的法音于整个山林之间不停的传荡。

许铭清清楚楚地感知到释心体内的灵力在不停地浓缩,最后形成一个实质化的存在,漂浮在丹田之中。

而这个东西,被修士称之为金丹。

“结成金丹客,方为吾辈人,恭喜释心大师进入到了金丹境了。”许铭微笑地说道。

释心眨了眨眼睛:“皆是托了施主的福,小僧欠施主一个人情。”

许铭摇了摇头:“这倒也不是,我只不过是随便讲了一个故事而已,释心大师能够破境,用你们佛家的话来说,这都是释心大师你的造化了。”

许铭确实不是自己谦虚,许铭只不过是讲一个故事而已,如果释心没有想通的话,那就回去慢慢想,也没什么。

而且许铭觉得自己这一些时日以来,一直欺负释心,经常去动摇她的佛心,确实是不太好意思,甚至她因为自己的“调戏”,好几次都差点跌境了。

结果没想到,释心听到这么一个故事后,竟然悟到了一些东西,这确实就是释心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