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想吃什么?”
王云芳回过来神了:“都行!”她不知道刘凤芝在医院有“耳目”,下午的时候,刘凤芝就收到了消息。
“老王,等云芳回来我得好好说说她,都说了不要让小郑做饭,她倒好,不让小郑在医院做了,让人家做好了带过来……”
“她不是也要放假么?等她放假了,咱们就吃她做的饭,让她先练练。”王远堂觉得“试毒”的工作还是让他和刘凤芝来吧,郑卫民受闺女的“压迫”甚过,让他少受一点苦。
下午的时候,郑卫民果然躲到团委的办公室去了。
蜂窝煤炉子被他给发着,上面放了个红薯,慢慢地煨着。
外面的风雪甚大,郑卫民躲在里面看着书,喝着茶,他觉得再也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光了。
学校的不少老师不太理解郑卫民的想法,哪有人喜欢待在办公室的?但郑卫民就喜欢,这里窗户足够大,空间也足够大,墨香也足够大。
而且在办公室里看书,有一种“摸鱼”的快感。
这么大的风雪,郑卫民觉得不会有人来打扰了。
火车站那边,赵军出来了。
“这雪也忒大了点……”赵军没带伞,在他眼里,下雪天也用不到伞。
这趟安徽行挺顺利的,刘娅家人对他很认可;家里就出了刘娅一个大学生,毕业了天然是家里的支柱。
他见识到了安徽的贫穷,但好歹能吃饱了;刘娅一个月五六十块的工资,要留出一半寄给家里。
赵军不会挑刘娅这个,谁家不是这样?他的战友几乎都是这样,原本在东北当兵的时候,王铁柱和邱东风还把旧军装寄回家。
刘娅的家也是最普通的土坯房,但打扫得很干净,家里也喂了鸡,每天能从鸡窝里捡几个鸡蛋。
这些鸡蛋本来是要存起来去换钱的,但他过来了,这些鸡蛋就变成了招待他的东西。
如果一直在土里刨食儿,这里不会太富裕,赵军终于想到了韩亚文,要是这里也能搞点个体经济,是不是会好过一些?
赵军一直看不上个体户,但看到刘娅家里,他也实在想不到能让这里尽快脱贫的好办法。
在大队里转悠的时候,他几乎成了一个移动的景点,很多人会远远地看着他指指点点。
老刘家的闺女争气考到了北京,留在了北京,还找了一个北京的对象,听说还是干部,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