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火牛破阵

闻言我不由的看了张铁军一眼,他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回答的这么笃定?不过回头一想,人家是在军部待过,政治眼光和战略眼光自然比我这个穿越过来,一直在前线当小兵的人强很多!

6月10日,日军第3师团、第13师团和第39师团击退在当阳的中国军队之后,立即向宜昌发起了进攻。而18军在两天前才刚刚到达宜昌,仓促部署防御准备,日军的3个师团在坦克部队和上百架飞机的掩护下,发起了猛烈地攻势。

6月12日下午,宜昌沦陷,由于周围的数十万我军部队正在压向宜昌城,日军已经不敢坚守宜昌城,于是他们立即摧毁了城内的全部军事设施,无法携带的军用物资全部销毁或者扔进长江,然后开始相互掩护,全部撤离,18军随后收复宜昌。

6月14日,在欧洲战场,德军攻陷了法国首都巴黎,日本陆军参谋部受到了刺激,提出“把宜昌作为航空中继站,能更有效地轰炸陪都重庆,以迅速解决中国的战争”。

6月16日,撤退的日军第13师团在第3师团的掩护协助下,突破18军防线,再度攻占宜昌。

6月24日,第五战区停止攻击。此后,中日双方的军队在宜昌、当阳、江陵、荆门、钟祥、随县、信阳外围之线形成了对峙的局面,枣宜战役就此结束。

(1940年5月开始的枣宜会战是武汉会战以来,日军在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日军共出动3个师团以及其他4个师团组成的7个旅团级支队,共计20万人。我军7个集团军,一个江防军集群,约50个师,共计35万人应战。

会战开始前,中国军队及时发现了日军的企图,正确判断其进攻方向,并采取了相应的部署。第一阶段,使日军“包围合击中国军队的企图”落空了,并且还乘日军返转之机发起反攻,给予了敌人巨大杀伤。但第二阶段,指挥混乱,屡屡判断失误,最终导致宜昌被日军攻占。

枣宜战役历时了一个半月,共歼敌2.5万人,但也付出了3.7万人阵亡的巨大代价。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队表现出来的不怕牺牲的精神,给了日军以强烈震撼。以至于第一次占领宜昌后,日军不敢防守,仅占领4天后便全面撤军。

在战斗中牺牲的33集团军上将总司令张自忠将军、173师少将师长钟毅等军官,还有许许多多留下或没留下名字的战士,他们永远都是我们民族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