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在北方已经成为仅次于粟的农作物,同时因为水利工程的不断增多,灌溉系统的不断完善,水稻在中原与北方也开始大面积种植。
华夏所谓的北方与南方,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答案。
对于大部分广东人来说,南岭以北,过了韶关皆是北方。
而在大多数东北人眼中,跨过燕山,出了山海关,皆算南方。
不过,自古以来,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只有那一山一水,秦岭淮河才是南北两个地域的分割线。
从气候来看,秦岭阻挡了冬季的冷空气南下,夏季的湿润气流也难以北上,导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南北两侧的植被差异。
南方基本以水稻为主,而北方则是粟、黍、小麦等农作物。
从文化来看,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受到黄河文明的影响,而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则受到长江文明的影响。
黄河距离中原更近,黄河文明更贴近中原人的生活方式、民族风俗。
而长江流经的区域大部分是古代楚国、吴国、越国,长江文明更贴近吴越、楚文化。
从现代来看,秦岭淮河是一月份零度等温线,是八百毫米年降水量线,是亚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从政权来看,战国时期,楚国在秦国崛起后,将都城迁到了寿春,这里正是淮河一线。
三国时期,吴国与魏国的多次交锋也都是围绕淮河一线展开的。
自古就有守江必守淮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