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忠周之心

解阳人 长弓殷继 2944 字 6个月前

不易乃天之机,可知不可泄;变易乃地之利,可变而运载;简易是悟道其中,修己人间道,跳出天罗地网,以天文为基,以地理为用,左右阴阳,执调五行,不受命机所缚,踏运而行。

世人常有趋利避害之说,倒不如说是顺为人,逆为仙。

简而言之,就是命好则顺之不变,不好则逆之转运而行。预吉则吉,预咎则解,顺逆之间随心所欲又岂非仙?

然遍观历史不难发现,任何时代都不曾缺乏追名逐利之人,自然也会有不屈命运而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英雄豪杰。

历史总是那么出人意料、绚烂多彩,却又惊人的相似,仿佛是那‘吱呀吱呀’转动的车轮,无论路途起伏颠簸,还是转动快慢,最终都将如日月轮转般回到原点。

而不管在哪个世界,也不管经历了多少时间与年代,其实大多数人所能改变的也不过是表面的森罗万象,而维系世界的内核精神,却从未变化过,它一直如车轮的中轴,隐藏在华丽的马车下,支撑、催动着历史的巨轮不断前行。

都说人要读史,才能以史为鉴,可大多数人翻来看去,读的是人、看的是故事,却不知观轮为鉴、品史可通神的道理。

其实历史的根本之处在于压根就没有历史,因为那些曾发生过的故事都是当下,都是换了包装后的轮回,内核压根就没有任何区别。

当然,也正因为内核没有区别,所以才能叫后人以史为鉴。

而一个家族的兴衰亦是如此,若想持久奔驰在时代的大道上不被淘汰,并顺利的接过传承的缰绳,便需要选择一条独属于‘自己’的大道。

康庄大道或许平坦,但可能行者众多,纷争不断;荒僻小径或许是捷径,但可能危机四伏。

传承固然重要,可若身无长物,只有贱命一条,那还传个屁?

黔首庶民,连姓氏都没有,不通文不会武,唯有视土地如性命,又能传承什么?若不出意外‘八代贫农’的称号是跑不了的。所以秦时,商鞅以耕战授爵制,无疑是给黔首庶民提供了一个上升渠道,让他们有了获得传承的机会,而这也是秦能横扫六国的因素之一。

所以那些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光棍’,其实自始至终想拥有的都只不过是获得传承的资格。

说简单点,其实人性无论好善、还是好恶,亦或好那酒色财气,其实绝大多数都一样。

有了资格,就想要更多,更想要留给子孙后代,于是便有了传承一说;而还没有传承资格的屌丝们,则想要去争取资格,于是‘光棍豪杰们’不甘寂寞,开始冒险一搏。

所以说,时势造英雄啊!

当然诸葛氏既不是前者也不是后者,因为他们一直遵循:以不争之心,苟于诸侯之列;以人臣之身,奉于天子之侧;以君父之德,治于境内子民。

说好听了就是,他们在两百多年前就已经搏取了传承的资格,故而才有条件选择稳中求稳、猥琐发育。

历史证明,这是一种近乎于‘乌龟’的生存之道,对外没有攻击性,外界也很难攻击到他,主打一个活得久。

说直白了就是,虽然选择了康庄大道比赛,但又身披坚甲、坐跨宝马良驹,临到哨响,不急不缓,从一开始就图个胜在参与。

试想一个苟了近三百年的诸侯,只专心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从无一例对外扩张的先例,恐怕任谁得了天下都很放心这样的封臣。

但龙骧国例外,因为龙骧国施行郡县制,只有有功的王室子弟,才有被分封边疆的资格,所以功臣外姓想要在龙骧国做封臣,简直痴心妄想。

而这恐怕也是武国与其死磕的原因之一,毕竟一旦龙骧得了天下,诸葛氏的武国恐怕就苟到了头了。

所以到了如今乱世,诸葛氏更是坚定不移的践行祖训,擎大义以卫天子,纵横诸侯屡战龙骧。

而在天下儒者看来,诸葛氏是臣子典范,且族中代有人才出,上马能征战,下马能治国,麾下精锐卫武卒更是骁勇善战,乃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步卒。

说来也是讽刺,如今的武国可以说是疆域最小的诸侯国,但天下第一精锐步卒的名头却偏偏归属于武国,概因诸葛氏家传所学不仅长于统兵征战,更擅练兵之法。

所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将士用命上下一心,此其一也;其二武国境内虽少有战事,但常常出兵驰援大周或御敌于国门之外,称之为百战之师亦不为过;其三,便是装备精良,尤其是诸葛氏代代相传,掌握一种制作强弓硬弩的技术,军中五失炮弩、十失连弩可谓独步天下,令人望而生畏。

有此三点,天下第一军的称号自然当之无愧。

别看武国只有区区一郡之地,精锐战兵不过一万五千人,但其财力、人口却已经远远超出天下各郡,甚至比有的州还要多。

须知天下十三州平均一郡之地下辖数县到十余县不等,而一县过万户便可为大县,其中能过万户的绝不超过五十之数。

而纵观所有大县之中,能到十万户的则少之又少,即便是大周国都凤舞王畿与强盛的龙骧的牧野之城,也不过堪堪十万户左右。

但武国却是一郡十三县,其中十二县皆过万户,国都武城更是多达恐怖的近七万户,自三十年前便已稳坐天下第三人口大城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