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弘佐见张济广愁眉不展,便开口问道:“先生可是担忧巡边之事?”
张济广见左右也无其他人,坦言道:“我们这一去,恐怕再想动苏州的兵,要等上一等了,国事不等人呐!”
钱弘佐安慰道:“如今四境尚且安稳,未到火上眉梢的时候,先生不必心急。”
张济广哂道:“等火上眉梢就来不及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更何况兵备。”
两人便坐下来攀谈起来,不知不觉竟已聊了一两个时辰。
钱弘佐见张济广意犹未尽,正色道:“先生,眼下有一顶顶重要之事,必须要办。”
见张济广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钱弘佐笑道:“当食也。”
张济广一愣,忙看向窗外,见天已快擦黑,竟然光顾着讲话,连午饭也错过了,忙叫人传来饭食,师生二人就囫囵吞枣吃了一番,权作果腹。
张济广吃完最后一粒米,又盛了一碗汤,将汤末也刮了干净,然后放下碗筷静静地等钱弘佐吃完。张济广尊崇“食不语,寝不言”,吃饭的时候几乎不说一个字。
等钱弘佐放下碗筷,张济广这才道:“公子明早就要去苏州了,我忝为公子老师,有些事,我不吐不快。”
钱弘佐知道是要挨批了,哪有拒绝的道理。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以后冒险的事情,万万不可再做了,那日在城头,若是弩箭再低上两寸,公子恐有不可说之难啊。”
钱弘佐起身拜道:“老师教训得是,学生记下了。”
这时天已漆黑,奴仆来点燃了油灯,师生二人便秉烛夜谈。
“你那日在城头立下豪言壮语,说要均田减租,不知你胸中有没有一二韬略?”
钱弘佐讪讪道:“韬略算不上,唯有一些小想法,请老师斧正。”
钱弘佐便将这几日来的调查与想法和盘托出。仅按常熟的厢兵来看,按国初的旧制,每名厢兵有军田五亩或鱼塘两亩三分,以稻米折算,每年可产两千斤的稻谷,按道理是足够养活一家五六口人的。
奈何到了如今,由于受地方官与军官的双重盘剥——地方官征发徭役,如果去服徭役,农活就干不了。如果不去服徭役,则要交“当役钱”,军官放高利贷,许多厢兵没有办法只好借钱。最终钱还不上,则只好献田给军官或地主,导致许多厢兵实际上成为了佃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