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春日,暖阳融融,恰似一层金纱轻柔地披拂在上书房的琉璃瓦上,折射出温润而不刺眼的光芒,仿佛为这庄严肃穆之地添了几分和煦之意。
上书房的朱漆大门微微敞开,似是在无声地迎接着春日的蓬勃生机,又仿若一位沉稳的长者,敞开怀抱容纳求知的热忱。
迈进门槛,屋内的布置简洁而规整。
四壁书架林立,其上摆满了经史子集,一卷卷古籍册册摆放整齐,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散发着岁月沉淀的墨香。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丝丝缕缕地洒落在室内,于地面投下一片片光影斑驳,仿若灵动的舞步,给静谧的空间增添了几分活泼。
窗前,几张古朴的书桌并排摆放,桌面擦拭得一尘不染,倒映着窗外摇曳的树影,似是要将春日的绿意也收纳其中。
永璋率先踏入上书房,他身姿挺拔,一袭月白色锦袍,衣袂轻拂,行走间尽显儒雅风范。
手中执着一把折扇,扇面上绘着墨竹图,竹叶随风而动,栩栩如生,恰似他此刻悠然又专注的心境。
他目光扫过屋内,嘴角噙着一抹浅笑,仿若在与这熟悉的环境轻声问候。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如此良辰,正宜研读圣贤之书。”
他轻声吟道,声音清朗,在室内悠悠回荡,似是唤醒了这沉睡一夜的知识殿堂。
不多时,永珹也迈着大步走了进来,他身着一袭石青色长袍,腰间束带,佩玉叮咚,为他增添了几分英气。
相较于永璋的悠然,他的步伐更为有力,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与果敢。
见了永璋,他拱手行礼,笑道:“三哥早啊,您这来得可比春日的燕儿还勤。”
永璋笑着回礼:“四弟说笑了,春光易逝,学问可耽搁不得。”
二人正说着,一阵清脆的笑声传来,璟妍蹦蹦跳跳地进了门。她今日穿着一身桃红色的旗装,裙摆绣着精致的蝴蝶花纹,走动时仿若花丛中翩跹的彩蝶。
发间别着一支珠翠簪子,随着她的动作微微晃动,更衬得她娇俏可爱。
“两位哥哥,可是等急了?”她笑语嫣然,眼眸亮晶晶的,满是对知识的渴望与对这学习时光的期待。
永璋微微摇头,佯装嗔怪:“就你这丫头,总是没个正形,快来坐罢。”
说着,引着二人走向书桌。
三人落定,桌上早已整齐地摆放好了笔墨纸砚。
永璋轻轻翻开一本《论语》,手指摩挲着泛黄的书页,仿若在与古人对话。“今日,咱们便从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重温圣人教诲。”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众人缓缓踏入知识的海洋。
永珹听得认真,手中握着一支狼毫笔,随着永璋的讲解,不时在纸上记录着要点。
他的笔触刚劲有力,每一个字都仿若蕴含着他的思考与决心。
“三哥,这‘学’之一字,当真博大精深,如春日播下的种子,需不断浇灌、耕耘,方可收获知识的硕果。”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望向永璋,眼中满是对学问探讨的热忱。
璟妍坐在一旁,托着腮帮,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书本,时而皱眉,时而展颜,仿若完全沉浸在了书中的世界。
听到永珹所言,她歪着脑袋想了想,脆生生地说道:“四哥所言极是,就如同这园中的花草,若无春日的暖阳、雨水,哪能绽放得这般娇艳。我瞧着,这学习便如赏花,越品越有味儿。”
说罢,她拿起桌上的一支羊毫笔,蘸了蘸墨,在纸上写下几行娟秀的小字,记录下此刻的感悟。
窗外,微风轻拂,吹得树枝沙沙作响,仿若在为他们的研读之声伴奏。
偶尔有几只雀鸟停歇在窗棂上,叽叽喳喳地叫几声,似是被屋内的热烈氛围所吸引,想要一探究竟,却又怕惊扰了这专注的三人,只短暂停留便振翅飞走。
永璋见状,微微一笑,目光望向窗外,吟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春日的鸟儿都知晓奋进,咱们更当勤勉。”
说着,他又翻了一页书,继续深入讲解着书中要义。
随着学习的深入,三人讨论愈发激烈。
谈及治国安邦之策,永珹站起身来,来回踱步,手中的折扇有节奏地开合,仿若一位踌躇满志的谋士。
“三哥,依我看,古之盛世,皆因贤君能臣共治,如唐太宗之贞观之治,广纳贤才,从善如流。咱们身处当下,亦当胸怀天下,为江山社稷谋福祉。”
他言辞激昂,眼中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永璋点头赞同,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若有所思:“四弟所言甚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咱们研读史书,便是要汲取前人智慧,为日后所用。只是这用人之道,还需斟酌,既要德才兼备,又要考量人心向背。”
璟妍在一旁静静听着,此时也忍不住插话:“两位哥哥,我觉着这人心呐,就如同春日的暖阳,能暖人心扉,凝聚力量。若为官者能心系百姓,百姓自当拥护,如此,何愁国家不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的声音虽轻柔,却字字珠玑,透着一股超出年龄的聪慧。
永璋与永珹对视一眼,皆露出赞赏之色。永珹走过去,轻轻拍了拍璟妍的肩膀:“妹妹年纪虽小,见识却不凡,日后必成大器。”
璟妍红了红脸,低下头去:“四哥过奖了,我不过是跟着两位哥哥学了些皮毛罢了。”
此时,屋内的气氛愈发温馨和谐,阳光也不知不觉地移到了正午时分,透过窗棂洒下更为炽热的光芒。永璋察觉到光线变化,起身舒展了一下身体,笑道:“一上午的研读,想必大家都有些乏了,咱们且歇一歇,用些点心。”
说着,他走到一旁的矮几旁,揭开上面的锦缎盖子,露出几盘精致的点心。有春日特有的鲜花饼,花瓣的馥郁与甜润的馅料完美融合;还有软糯的绿豆糕,入口即化,清新爽口。
“来,尝尝这春日的馈赠,也为咱们下午的学习蓄蓄力。”永璋招呼着二人。
永珹与璟妍起身,围坐过来。永珹拿起一块鲜花饼,轻轻咬了一口,赞道:“三哥,这鲜花饼当真是美味,既有春日的花香,又有饱腹之感,妙哉。”
璟妍则更喜欢绿豆糕,她用手帕轻轻捏起一块,放入口中,细细品味后笑道:“这绿豆糕凉凉的,吃下去,好似把春日的燥热都驱散了,真舒服。”
三人一边品尝着点心,一边分享着上午学习的心得与趣事,欢声笑语在上书房内回荡,仿若春日里最动听的乐章。
用过点心,稍作休憩,三人又重新投入到学习之中。午后的阳光愈发慵懒,却丝毫不减他们的热情。永璋翻开一本诗集,目光扫过一首首诗篇,仿若在寻觅春日最美的音符。
“来,咱们今日也学作诗,以这春日为题,抒发心中豪情。”他提议道。
永珹兴致颇高,率先起身,望向窗外的满园春色,略一思索,开口吟道:“春临紫禁繁花绽,翠柳依墙映日边。墨韵书香添雅意,心怀壮志赋新篇。”
他的声音洪亮,诗句中既有对春日景致的描绘,又有对志向的抒发,引得永璋与璟妍鼓掌叫好。
璟妍也不甘示弱,站起身来,她的目光在屋内的古籍、窗外的花草间流转,仿若在汲取灵感的养分。
片刻后,她轻声吟道:“春风悄入上书房,卷卷诗书逸墨香。兄妹同研求至理,韶华不负韵悠长。”
她的诗作虽带着几分女儿家的温婉,却也饱含着对学习的热爱与对时光的珍惜,让永璋与永珹眼前一亮。
永璋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欣慰:“二位佳作频出,实乃我大清之幸。这作诗之道,在于情真意切,有感而发。你们看这春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正是激发灵感的源泉。”
说着,他也起身,踱步窗前,望着窗外的春日盛景,沉吟片刻,吟道:“紫禁春阳暖画梁,贤才齐聚品书香。经纶满腹图宏愿,共绘山河锦绣章。”
他的诗大气磅礴,既有对上书房学习氛围的赞美,又有对未来的展望,让永珹与璟妍钦佩不已。
三人你来我往,吟诗作对,沉浸在诗词的美妙世界里。
窗外的春日似乎也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愈发灿烂绚丽。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若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映衬着他们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庞。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天边被染成了一片橙红色,仿若一幅绚丽的油画。
余晖透过窗棂,在上书房内洒下长长的影子,似是在提醒众人时光的流逝。永璋合上书本,站起身来,感慨道:“今日这一天,收获颇丰,既有圣贤教诲的滋养,又有诗词创作的乐趣。‘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咱们日后还当倍加勤勉。”
永珹与璟妍也起身,整理着桌面的笔墨纸砚。永珹点头应道:“三哥所言极是,这春日才起个头,往后的日子,咱们定要在上书房里学出个名堂来。”
璟妍则笑着说:“两位哥哥,我盼着明日还能这般,一起读书、一起作诗,多有意思。”
三人相视而笑,一同走出上书房。夕阳的余晖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仿若在为他们的求学之路留下一道金色的印记。
他们带着满满的知识与昂扬的斗志,融入到紫禁城这春日的暮色之中,期待着明日在上书房的再次相聚,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华章。
然而,这上书房中的宁静求学时光,并非一帆风顺。
几日后,春雨绵绵,如细丝般纷纷扬扬地洒落,给紫禁城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上书房内,光线略显昏暗,永璋、永珹和璟妍依旧按时前来,可心境却与晴日里有所不同。
永璋望着窗外的雨幕,微微皱眉,手中的折扇有一下没一下地开合着,似是在排解心中的烦闷。“‘春雨贵如油’,这本是滋养万物的甘霖,可这连日的阴雨,却让人心头有些压抑。”他轻声叹道。
永珹坐在书桌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神透着几分焦躁:“三哥,这雨一下,连鸟儿都没了踪迹,咱们这读书的兴致,也仿佛被这雨浇湿了几分。”
小主,
璟妍倒是没那么多愁绪,她蹦蹦跳跳地走到窗前,伸出手去,想要接住那如牛毛般的细雨,咯咯笑道:“两位哥哥,你们看这雨,多有趣儿,像不像老天爷在给大地绣花呢?”
永璋被她这童趣的话语逗乐,微微摇头笑道:“你这丫头,总是能想出些新奇的点子。罢了,既来之则安之,咱们今日便换个学法。”说着,他走向书架,仔细寻觅一番,抽出一本《诗经》来。
“这《诗经》之中,诸多诗篇皆源于生活,描绘了古人在各种情境下的所思所感。今日阴雨,咱们不妨研读一番,看看古人遇雨之时,有着怎样的情怀。”
永璋边说边翻开书本,手指轻轻划过那一行行古朴的文字。
永珹来了兴致,挺直身子,目光专注地望向书本:“三哥所言极是,我听闻《诗经》开篇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不知这其中与雨又有何关联?”
璟妍也凑了过来,眼睛亮晶晶的,好奇地盯着书本:“哥哥们,快讲讲,我好想知道。”
永璋微微一笑,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解起来:“这‘关关雎鸠’虽未提及雨,却描绘了春日河畔的美好景象,万物萌动,生机盎然。而在《诗经》的其他篇章里,如《邶风·谷风》中,有‘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句,描绘了女子被丈夫遗弃后的悲伤,借阴雨之景抒发哀怨之情,这便是古人以景衬情的妙处。”
随着永璋的讲解,永珹和璟妍渐渐沉浸其中,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疑问。窗外的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可上书房内的氛围却愈发热烈。
“三哥,我觉着这古人借景抒情,实在是高明。就如同咱们此刻,虽被这春雨困于屋内,却能通过研读诗篇,感受古人的心境,仿若身临其境一般。”
永珹感慨道。
璟妍也点头赞同:“是啊,哥哥,我读着这些诗,好像看到了那些古人在雨中劳作、相思、哀怨的模样,这书里的世界可真奇妙。”
讨论正酣时,突然一阵狂风呼啸而过,吹得窗棂哐哐作响,雨滴被风裹挟着,溅入屋内,打湿了桌上的书页。永珹见状,赶忙起身,想去关上窗户,却因风势过猛,一时难以推动。
永璋也快步上前,与永珹一同用力,喊道:“四弟,加把劲,莫让这风雨扰了咱们的课业。”
两人齐心协力,终于将窗户关好,可屋内已有些凌乱,地上也积了些水渍。
璟妍急忙拿来抹布,蹲在地上擦拭水渍,嘴里念叨着:“这风可真调皮,把咱们的书房都弄乱了。”
永珹走过去,接过抹布,笑道:“妹妹,你且歇着,这些粗活我来干。”
说着,便利索地清理起地面来。
永璋则整理着桌上的书本,看着略显狼狈却依旧干劲十足的二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意:“风雨虽骤,却难掩咱们求学的热忱。经此一遭,想必日后再遇困境,咱们也能从容应对。”
待一切收拾妥当,三人重新坐回书桌前,继续研读《诗经》。此时,雨势渐小,淅淅沥沥的声音仿若成了他们读书的背景音乐,为这上书房增添了几分别样的韵味。
午后,雨终于停歇,阳光穿透云层,洒下缕缕金光。永璋提议道:“这雨后初晴,正是赏景的好时机,咱们也出去走走,放松放松心情,顺便找找作诗的灵感。”
永珹和璟妍欣然应允,三人结伴走出上书房。室外,空气清新得仿若被水洗过一般,弥漫着泥土和花草的芬芳。
园中花草树木经过雨水的洗礼,愈发娇艳欲滴,叶片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折射下,五彩斑斓,仿若一颗颗璀璨的宝石。
他们漫步在小径上,脚下的石板路还湿漉漉的,偶尔踩到积水,溅起小小的水花。
永珹俯身捡起一片被雨水打落的花瓣,轻轻嗅了嗅,叹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落花虽残,香气却依旧,实在令人感慨。”
璟妍看着路边一丛丛盛开的野花,眼睛放光:“两位哥哥,你们看这些野花,它们在角落里默默绽放,无人欣赏却依然开得那么灿烂,是不是和咱们读书一样,不为他人眼光,只求自我成长呢?”
永璋点头称赞:“妹妹这感悟,实在深刻。这世间万物,皆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咱们读书修身,亦是为了实现自身的抱负,为这世间添一抹亮色。”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处池塘边。池塘里的水涨了些许,荷叶上滚动着硕大的水珠,仿若珍珠在玉盘上滚动。水面上,几只鸭子欢快地游来游去,时而潜入水中,时而浮出水面,嘎嘎叫着,似是在欢庆这雨后的美好时光。
永珹望着眼前的景致,灵感突发,开口吟道:“雨歇池边荷叶新,鸭嬉碧水唤春晨。残花虽落余香在,学子求知意更勤。”
璟妍拍手叫好:“四哥这首诗,把咱们眼前的景和心中的情都融合得恰到好处,真棒!”
永璋也微笑着点头:“四弟这首诗确实不错,既有春日雨后的清新景致,又体现了咱们的求学之志。看来这一趟出来,收获颇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