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英租界。
因为要保密,没有通知朱原,也没有通知凯瑟琳。
感觉自己亏大了。
凯瑟琳是按小时收钱的。如果不给她找点事做,那英镑就是白花了。
幸好,可以叫她去竹园那边。
对,赶紧派人通知她去竹园那边坐镇报道所谓的“江洋大盗”……
看到朱原。
朱原疑惑的看着他。不认识。
但是仔细看,又发现有点认识。最后确认就是张庸。于是走上来。
“你怎么……”
“我现在是裘庄少庄主。裘天来。”
“呃……”
“你看我的易容水平如何?”
“如果是不熟悉你的人,倒也无妨。只要不是长时间短距离接触。”
“那就行。”
“林北秋到处找你。”朱原皱眉,“你小子跑哪里去了?”
“我现在有秘密任务,不能告诉林北秋。你帮我请他回去。我下次赔礼道歉。”张庸直白说道,“我现在要去码头。”
“明白。”朱原点点头,“那我帮你叫他回去了。下次你们再联系。”
“顺便帮我叫凯瑟琳去竹园那边。”
“好!”
“谢谢!”
张庸带人进入租界。一直来到码头附近。
和日寇码头相比,英伦码头有些冷清。
日寇码头那边,船来船往,非常密集。几乎将港口堵的死死的。几乎看不到缝隙。
负责装载的工人也是非常多。大部分都是装船。是从中国大量掠夺煤炭和铁矿石。
日寇一直盯着开滦煤矿。但是英国人始终不肯放手。
英伦码头这边,就显得有秩序多了。船舶中间也有缝隙。一般都相隔五米以上。没有船挤船。越是港口外面,船只中间的距离越远。
发现小红点……
一个……
两个……
越来越多的小红点浮现。
无意中,张庸发现,自己的地图监控范围,好像又扩展了。
之前是半径350米。现在是400米了。虽然增加不多。也是好事。地图半径越多,意味着他的安全距离越远。小命越有保障。
好事。
问题是那么多的小红点怎么处理?
一个个暗中干掉?
干掉几个是没问题。但是想要全部干掉。很难。
难怪安德森公使那么生气。
敢情是隐藏的日本人真多。
光是在码头周围,半径400米范围内,就有七个小红点。
七个隐藏身份的日本人。
张庸默默的观察小红点对应的每个目标。
发现他们的身份各异。
有清洁工。
有装卸工。
有巡逻队的。还有脚行的。还有看守仓库的。不一而足。
还有一个人模人样的英文翻译。
都隐藏的很好。
英国人根本看不出他们是日本人。
有这些人在码头。英国人的码头动静,日本人可以说是一清二楚。
有谁到来……
有什么货物上岸……
从岸上运走什么货物。数量多少……
日本人了如指掌。
处心积虑的结果。
“队长,动手吗?”
“有点难度。”
张庸暗暗皱眉。
这件事,还是要请朱原帮忙。
只有朱原才有能力将所有的隐藏日谍,都全部调离。
或者说,全部集中。然后秘密抓捕。
于是回头来找朱原。
朱原正从白杨旅馆方向回来。说道:“林北秋已经回去了。”
“我找你有事。”张庸说道,“帮我集中几个人。我需要秘密抓捕。不能在码头上面进行。”
“由我们出面抓捕不是更好?你出面。反而会打草惊蛇。”
“也好。于志用可能在外面船上。”
“我想到了。”
“我给你指人。你安排抓捕吧!”
“好!”
两人来到码头。
张庸将隐藏的七个日寇全部指出来。
只能辨别隐藏的日谍。其他人就无能为力了。如果还有汉奸暗桩,也没办法。
“就是他们七个?”
“对!”
“好!看我的!”
朱原摩拳擦掌,立刻带人去安排。
没有在码头上直接抓捕。而是派人通知这七个日寇到巡捕房问话。
同时被通知的,还有其他三十多个人。
七个日寇隐藏在其中,倒也没有怀疑。
毕竟,还有其他三十多个人和他们一起。结果,等他们进入巡捕房……
“噗!”
“啊!”
立刻被抓捕。
朱原拿着警棍,将他们直接放倒。
然后捆起来带走。交个张庸等人。
“谢谢!”
“每人一百大洋。”
“成交!”
张庸爽快答应。
一百大洋真的不多。他非常乐意给。
朱原也不是自己要拿。是要奖励下面的巡捕。这样以后大家才会更积极。
果然,拿到七百大洋以后,朱原立刻开始派发。
那些巡捕积极性果然暴涨。
给复兴社特务处做事就是爽。直接拿大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将人带走。
在偏僻的角落进行审问。
本来以为那些日谍会顽抗到底,结果意外发现……
全部都招供了。
被抓的人质,的确就是于志用。
他的确是被关押在一艘货轮上。货轮的名字,叫做海王号。
货轮的主人,属于张本政。但是目前没有停泊在码头附近。而是停泊在肉眼看不到的地方。在外海。
“怎么联系?”
“发报……”
“什么?还要发报?”
“对。发报。船上的人接报后,会派舢板过来。”
“舢板?”
“就是小船。最多只能坐十个人。”
“这么少?”
张庸为难了。
舢板,十个人。很受限制啊!
靠,日寇做事这么小心。他们人多也没用。根本上不去的。
只有十个人过去,肯定不行。
一旦被船上的日寇发现,先发制人,远距离开枪的话,舢板上的人就是活靶子。
事实上,再多的人都不够死。
舢板上面,根本没有任何遮蔽物。只要一个日寇杀手,十几发子弹,就会将他们全部打死。
显然,正常途径是行不通的。
必须将货船诱惑过来。让他停泊在码头上。
问题是,怎么诱惑?
知道电台,知道密码。但是没有足够的理由。
一旦让日寇货轮靠岸,肯定会露出蛛丝马迹。
日寇也不是笨蛋。
怎么可能轻易靠岸?肯定会反复验证的。
苦恼。
这些日寇真该死,搞的那么环环相扣。
然而,片刻之后,张庸居然想到了办法。还是一个非常可行的办法。
他要找一个高手。上船。放火。
货船起火,肯定要靠岸。否则,单独依靠自身力量,是无法扑灭的。
那么,问题来了。有这样的人吗?
那就要看颜如姿了。
她也是个地里鬼。三教九流非常清楚。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于是和颜如姿商议。
颜如姿想了想,“确实有人能做到。是锦帆贼那边的人。但是,可能会打草惊蛇。万一日寇发现不对,将人质杀了怎么办?”
“不会。还没到最后的时间,日寇不可能真的杀人。”张庸非常淡定。
当然,也可以说他冷酷。
如果真的无法解救人质,也会让于仲春死心。从此和日本人决绝。
革命。没有不流血的。
抵御外辱,反抗侵略,牺牲的烈士更多。
这就是代价。
“去找人吧!”
“就这么办!”
周会敏是一个年轻的女记者。
她在天津卫的《大公报》上班。负责日常采风。
因为是新加入报社的,所以,她几乎没有什么出去采访的机会。更没有摄影记者跟着。
对于新闻采访,她的唯一武器,就是笔杆子。
还有一个旧笔记本。
听说竹园有大事发生,她懵懵懂懂的赶来。
其他的记者,都已经急匆匆的赶去戏园子。连主编都去了。所有人都去了。
竹园,好像是王竹林的戏园子。
王竹林是什么人?是大商家。是大善人。嗯,她掌握的资料就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跟她说的。
新闻报道上也都是这么写的。王竹林先生,在哪里哪里又做慈善事业了。又救济哪里的灾民了。
只有极少人提到王竹林的时候,才会欲言又止。
“你是……”
“你好。我叫周会敏,是大公报的记者。”
“这是你的。”
有人递给周会敏一个小盒子。
简简单单的一个小盒子,好像是用来装什么首饰的。
“给我的?”周会敏有些疑惑。
什么东西?
下意识的想要打开。
结果,被旁边一个老记者按住。
那个老记者用眼神示意她,不要打开盒子。先进去里面再说。
周会敏心领神会,拿着盒子通过。
“现在可以开了。”那个老记者看看四周。
他拿出自己的盒子。打开。
里面是一个红纸包。
将红纸包打开。里面是十个大洋。
老记者满意的将大洋拿起来,塞入自己的口袋。然后将盒子收好。
周会敏依样打开。里面也是十个大洋。
“大洋?”
“十个?”
周会敏十分惊讶。
没想到,盒子里面居然是现大洋。
她做记者的时间非常短,对一些潜规则了解的不是那么清楚。
还以为是一次普普通通的采访。没想到,才见面,就给十个大洋。这是非常厚道的礼物了。
她一个月的薪水,才三个大洋。这已经相当于她三个月薪水。
然而,隐隐间,她感觉似乎哪里不对。
“等等!”
“前辈,伱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吗?”
她急忙问那个老记者。
那个老记者看看四周。没有其他人。
于是,他低声说道:“一会儿,你只带耳朵,不要带嘴巴……”
“什么意思?”周会敏不解。
小主,
“就是主人家说什么,我们就记录什么。主人家要我们报道什么,我们就报道什么。”
“那……”
周会敏隐约明白了。
但是又觉得有些奇怪。好像说是竹园发生了大事。
那竹园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
“跟我来吧!”
“谢谢!”
老记者带着周会敏进入一家宽敞的房子。
也不知道是谁的房子。被特务处暂时征用了。反正他的主人暂时不在。房子是空的。
房子里面都是记者。很多报社的记者都是全部来了。
都是空巢而出。最多的来了二十个。那个济济一堂。
“各位,各位!”
有人站出来,向所有的记者打招呼。
周会敏看看四周,足足有三百多人。外面还陆陆续续有人到来。
她暗暗的盘算一下。一个记者就是10个大洋。三百多个记者,就是三千多大洋啊!这花销真大。也不知道是谁在背后出钱。幕后之人应该非常有钱吧。
“诸位,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情况。现在是竹园遭受到了不明身份的江洋大盗的袭击。里面的人员死的死,伤的伤。只有王竹林本人侥幸逃脱。”
“我叫罗一鸣。是复兴社特务处的。我们恰好掠过。于是将江洋大盗封堵在了竹园里面。但是江洋大盗非常厉害。我们抵抗不住。于是请求驻军的帮助。”
“现在外面有一些谣言,说里面的江洋大盗是日本人假扮的。对于此类说法,我们还没最后证实。希望大家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一切以官方的公告为准。”
“如果,我说如果,如果事实证明,里面的江洋大盗,真的和日本人有关,我们也会提请相关部门处理。请大家相信,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处理这次危机。”
罗一鸣侃侃而谈。
这种事他最擅长。所以,张庸让他出面处理。
“啪!”
“啪!”
不断有人拍照。
用的是比较古老的相机。
“咔嚓!”
“咔嚓!”
只有极少数记者用的是崭新的相机。
大部分的记者,连最古老的照相机都没有。只能依靠笔杆子做记录。
比如说周会敏。
她就飞快的将罗一鸣的话记录下来。
录完以后,她感觉好像哪里不对。但是又没有觉得哪里不对。
罗一鸣似乎是在暗示日本人是江洋大盗?
但是似乎又没有……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时候,有人过来派发新闻稿。
都是早就打印好的。统一的格式。内容相同。
“大家请注意!”
“大家请注意!”
罗一鸣高深叫道。
所有人看在十个大洋的份上,迅速安静。
“这就是官方的通告。”
“相关的细节,都已经在通告上面。”
“但是,大家不要直接将通告发出去。要自己发挥。润色一下。”
“我们的要求,是要直白、通俗、易懂。让全天津卫的所有老百姓都知道通告上的内容。所以,往后三天的报纸,我们全部包了。所有的报纸,都免费向全社会派发!”
罗一鸣大声宣布。
所有记者都是若有所思的面面相觑。
很多有经验的老记者,似乎已经闻到了某种硝烟的味道。有点激动起来。
这是战斗啊!
这是要向全天下宣告啊!
花费那么多的钱财,为了是什么?当然不是报纸那么简单。
所谋者大。
背后肯定蕴藏着深谋远虑。
天津卫恐怕要起暴风雨了。
事实上,坐在二楼角落里的张庸,觉得火候还是不太够。
这个时代的信息传递,真的是太慢了。
都是纸质媒体。需要写稿。定稿。定版、印刷、销售……
非常耗费时间。
哪怕是现在立刻加班加点,新闻最快也要明早才出街。
慢……
太慢了……
如果是后世的网络媒体……
现在整个世界都知道了。
无奈……
时代的局限性。他也只能接受。
有很多事情,他都没办法做到。
就好像是明知道人质在海王号货轮上,也没办法立刻去解救。因为没有直升机。
如果有直升机,有摩托艇,早就搞定了。
当然,导弹快艇最好。
如果给他十几艘导弹驱逐舰,他都敢横扫太平洋。
可惜没有……
所以,只能回来竹园。默默的等。
顺便指挥凯瑟琳做点事。让她将相关的新闻,发到英国人的《镜报》和《泰晤士报》上。
在当时,这是两份影响力非常大的报纸。专门报道世界时事。
凯瑟琳表示可以。但是需要花费很多金钱。
需要用长途电报发送新闻稿,可能需要几百英镑。一个字一英镑。
然后还要支付一百英镑购买头版。两个大报纸,就是两百英镑。一个都不能少。这是行规。
“成交!”
张庸爽快答应。
他对未来几天的预期收益感觉良好。
小主,
这件事,只要操作得当,从日本人那里挖到的钱财,绝对不止几百英镑。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干了。高投入,高收益。
“铃铃铃……”
“铃铃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