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高炉

明末问鼎 东仙轩辕 14696 字 7个月前

“而且打造兵备,最好是使用焦炭炼铁,这样一来成本还要多不少!”

刘山君随后顺着一个梯子爬上一个高炉。这座炉子修建在一处浅坑里,方便从炉顶加料,炉子下半部分用的是砖,上半部分是耐火泥,刘山君仔细从炉顶看下去,内壁上还抹了一层厚厚的耐火泥。

随后刘山君对徐缅说道:“这高炉虽然有鼓风机,但是还缺少一个必备的设备,加上之后,便可以让每炉少烧三成左右的木炭,而且炼出的铁质也会更好!”

“什么?可是大人的图纸上并没有其他的设备了,属下可是完全按照大人的图纸修建的高炉,绝无半分差错。”

刘山君笑着说道:“图纸上的确没有,这也是我留了一手,接下来你找些人来,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就好。”

“是。”

其实刘山君要加的设备,就是在储热室内进行一些改动,可以让高炉内的火焰温度更高,让木炭更加充分的燃烧,从而炼出更优质的生铁,甚至是熟铁,而消耗的木炭却更少。

于是徐缅带着几个铁匠,按照刘山君的吩咐忙活了起来,比如按照刘山君的要求烧制耐火砖,用现成的铁料打造一些铁扇叶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所以刘山君便先返回南台山营垒,让众人明天上午必须准备妥当,到时候自己再过来。

冶炼工坊两座高炉的改造过程并不复杂,只需要重新烧制部分耐火砖,再打造一些铁扇叶,前期的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再按照刘山君的要求,对高炉进行具体改造,也就是改造储热室。

第二天一大早,刘山君接到徐缅的消息,便从南台山营垒赶过来,只见在高炉旁边的储热室已经与昨天不太一样,砖房里是蜂窝般的耐火砖结构。

同时徐缅等人还挖出一条通道,通到炉子的鼓风口,也用砖砌好。而在砖房上面用砖同样砌出一条通道,靠近炉顶,通道的中间砌起烟囱,设置了一个凸管结构,将铁片做的风扇装在凸管后方,用人力摇,这样重的烟尘可以从烟囱出去,而轻的热空气可以被风扇抽到蓄热室。

随后刘山君绕着高炉转了一圈,仔细的查看了一番,又吩咐徐缅带人将鼓风口微调了一下,让鼓风机这边可以直通蓄热室,而进风口则放在了蓄热室那边,徐缅带人很快就解决了。

众人的手艺都很不错,刘山君见了微微点头,此番登州府之行算是收获不小。

此时两座高炉的炉顶还是敞开的,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要封闭炉顶,可眼下因为只是实验改造,所以不得不考虑炉顶的进料问题。其他的一些小问题,还是等到冶炼工坊正式投产之后,再逐步解决吧。

不过刘山君还是让徐缅带人用铁扇叶卷成一个大喇叭的形状,可以在进料后盖住炉顶,算是一个临时性的盖子。

最后刘山君又打量了一番,确定再没有什么遗漏的,于是便对徐缅说道:“装木炭,记住要比平时少装两成左右,准备生火!”

“是!”

刘山君说道:“焦炭的事情回头再说,今日咱们先准备高炉。”

“是。”

随后刘山君便盯着眼前的两座高炉,明末时候的《广东新语》曾有记载:“炉之状如瓶,其口上出,口广丈许,底厚三丈五尺,崇半之,身厚二尺有奇”。

此时冶炼工坊内的高炉尺寸小了许多,但结构大致不差,这也是这个时期通行的技术,只是鼓风木扇的尺寸小了许多,大略只有记载中“高五、六尺,宽四尺”的一半。

“你以前炼一炉铁,需要消耗多少木炭?”

“不少啊,”

徐缅想了想,说道:“其实炼铁的大头花费并不是矿石,而是木炭!”

“以前属下在登州府那边的时候,属下所在的那处铁匠铺舍不得花钱,都是带人去城外买木柴自己烧炭。可即便如此,一炉铁也要花掉半两银子的木柴,一天下来就是至少三两银子的开销。”

刘山君心中盘算着:“眼下木炭每百斤大概一钱多一些,木柴大概每百斤三四分。按照一炉出铁二百斤计算,就要花上千斤木柴,算起来光这部分成本就接近两成了。”

“而且打造兵备,最好是使用焦炭炼铁,这样一来成本还要多不少!”

刘山君随后顺着一个梯子爬上一个高炉。这座炉子修建在一处浅坑里,方便从炉顶加料,炉子下半部分用的是砖,上半部分是耐火泥,刘山君仔细从炉顶看下去,内壁上还抹了一层厚厚的耐火泥。

随后刘山君对徐缅说道:“这高炉虽然有鼓风机,但是还缺少一个必备的设备,加上之后,便可以让每炉少烧三成左右的木炭,而且炼出的铁质也会更好!”

“什么?可是大人的图纸上并没有其他的设备了,属下可是完全按照大人的图纸修建的高炉,绝无半分差错。”

刘山君笑着说道:“图纸上的确没有,这也是我留了一手,接下来你找些人来,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就好。”

“是。”

其实刘山君要加的设备,就是在储热室内进行一些改动,可以让高炉内的火焰温度更高,让木炭更加充分的燃烧,从而炼出更优质的生铁,甚至是熟铁,而消耗的木炭却更少。

于是徐缅带着几个铁匠,按照刘山君的吩咐忙活了起来,比如按照刘山君的要求烧制耐火砖,用现成的铁料打造一些铁扇叶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所以刘山君便先返回南台山营垒,让众人明天上午必须准备妥当,到时候自己再过来。

冶炼工坊两座高炉的改造过程并不复杂,只需要重新烧制部分耐火砖,再打造一些铁扇叶,前期的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再按照刘山君的要求,对高炉进行具体改造,也就是改造储热室。

第二天一大早,刘山君接到徐缅的消息,便从南台山营垒赶过来,只见在高炉旁边的储热室已经与昨天不太一样,砖房里是蜂窝般的耐火砖结构。

同时徐缅等人还挖出一条通道,通到炉子的鼓风口,也用砖砌好。而在砖房上面用砖同样砌出一条通道,靠近炉顶,通道的中间砌起烟囱,设置了一个凸管结构,将铁片做的风扇装在凸管后方,用人力摇,这样重的烟尘可以从烟囱出去,而轻的热空气可以被风扇抽到蓄热室。

随后刘山君绕着高炉转了一圈,仔细的查看了一番,又吩咐徐缅带人将鼓风口微调了一下,让鼓风机这边可以直通蓄热室,而进风口则放在了蓄热室那边,徐缅带人很快就解决了。

众人的手艺都很不错,刘山君见了微微点头,此番登州府之行算是收获不小。

此时两座高炉的炉顶还是敞开的,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要封闭炉顶,可眼下因为只是实验改造,所以不得不考虑炉顶的进料问题。其他的一些小问题,还是等到冶炼工坊正式投产之后,再逐步解决吧。

不过刘山君还是让徐缅带人用铁扇叶卷成一个大喇叭的形状,可以在进料后盖住炉顶,算是一个临时性的盖子。

最后刘山君又打量了一番,确定再没有什么遗漏的,于是便对徐缅说道:“装木炭,记住要比平时少装两成左右,准备生火!”

“是!”

刘山君说道:“焦炭的事情回头再说,今日咱们先准备高炉。”

“是。”

随后刘山君便盯着眼前的两座高炉,明末时候的《广东新语》曾有记载:“炉之状如瓶,其口上出,口广丈许,底厚三丈五尺,崇半之,身厚二尺有奇”。

此时冶炼工坊内的高炉尺寸小了许多,但结构大致不差,这也是这个时期通行的技术,只是鼓风木扇的尺寸小了许多,大略只有记载中“高五、六尺,宽四尺”的一半。

“你以前炼一炉铁,需要消耗多少木炭?”

“不少啊,”

徐缅想了想,说道:“其实炼铁的大头花费并不是矿石,而是木炭!”

“以前属下在登州府那边的时候,属下所在的那处铁匠铺舍不得花钱,都是带人去城外买木柴自己烧炭。可即便如此,一炉铁也要花掉半两银子的木柴,一天下来就是至少三两银子的开销。”

刘山君心中盘算着:“眼下木炭每百斤大概一钱多一些,木柴大概每百斤三四分。按照一炉出铁二百斤计算,就要花上千斤木柴,算起来光这部分成本就接近两成了。”

“而且打造兵备,最好是使用焦炭炼铁,这样一来成本还要多不少!”

刘山君随后顺着一个梯子爬上一个高炉。这座炉子修建在一处浅坑里,方便从炉顶加料,炉子下半部分用的是砖,上半部分是耐火泥,刘山君仔细从炉顶看下去,内壁上还抹了一层厚厚的耐火泥。

随后刘山君对徐缅说道:“这高炉虽然有鼓风机,但是还缺少一个必备的设备,加上之后,便可以让每炉少烧三成左右的木炭,而且炼出的铁质也会更好!”

“什么?可是大人的图纸上并没有其他的设备了,属下可是完全按照大人的图纸修建的高炉,绝无半分差错。”

刘山君笑着说道:“图纸上的确没有,这也是我留了一手,接下来你找些人来,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就好。”

“是。”

其实刘山君要加的设备,就是在储热室内进行一些改动,可以让高炉内的火焰温度更高,让木炭更加充分的燃烧,从而炼出更优质的生铁,甚至是熟铁,而消耗的木炭却更少。

于是徐缅带着几个铁匠,按照刘山君的吩咐忙活了起来,比如按照刘山君的要求烧制耐火砖,用现成的铁料打造一些铁扇叶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所以刘山君便先返回南台山营垒,让众人明天上午必须准备妥当,到时候自己再过来。

冶炼工坊两座高炉的改造过程并不复杂,只需要重新烧制部分耐火砖,再打造一些铁扇叶,前期的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再按照刘山君的要求,对高炉进行具体改造,也就是改造储热室。

第二天一大早,刘山君接到徐缅的消息,便从南台山营垒赶过来,只见在高炉旁边的储热室已经与昨天不太一样,砖房里是蜂窝般的耐火砖结构。

同时徐缅等人还挖出一条通道,通到炉子的鼓风口,也用砖砌好。而在砖房上面用砖同样砌出一条通道,靠近炉顶,通道的中间砌起烟囱,设置了一个凸管结构,将铁片做的风扇装在凸管后方,用人力摇,这样重的烟尘可以从烟囱出去,而轻的热空气可以被风扇抽到蓄热室。

随后刘山君绕着高炉转了一圈,仔细的查看了一番,又吩咐徐缅带人将鼓风口微调了一下,让鼓风机这边可以直通蓄热室,而进风口则放在了蓄热室那边,徐缅带人很快就解决了。

众人的手艺都很不错,刘山君见了微微点头,此番登州府之行算是收获不小。

此时两座高炉的炉顶还是敞开的,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要封闭炉顶,可眼下因为只是实验改造,所以不得不考虑炉顶的进料问题。其他的一些小问题,还是等到冶炼工坊正式投产之后,再逐步解决吧。

不过刘山君还是让徐缅带人用铁扇叶卷成一个大喇叭的形状,可以在进料后盖住炉顶,算是一个临时性的盖子。

最后刘山君又打量了一番,确定再没有什么遗漏的,于是便对徐缅说道:“装木炭,记住要比平时少装两成左右,准备生火!”

“是!”

刘山君说道:“焦炭的事情回头再说,今日咱们先准备高炉。”

“是。”

随后刘山君便盯着眼前的两座高炉,明末时候的《广东新语》曾有记载:“炉之状如瓶,其口上出,口广丈许,底厚三丈五尺,崇半之,身厚二尺有奇”。

此时冶炼工坊内的高炉尺寸小了许多,但结构大致不差,这也是这个时期通行的技术,只是鼓风木扇的尺寸小了许多,大略只有记载中“高五、六尺,宽四尺”的一半。

“你以前炼一炉铁,需要消耗多少木炭?”

“不少啊,”

徐缅想了想,说道:“其实炼铁的大头花费并不是矿石,而是木炭!”

“以前属下在登州府那边的时候,属下所在的那处铁匠铺舍不得花钱,都是带人去城外买木柴自己烧炭。可即便如此,一炉铁也要花掉半两银子的木柴,一天下来就是至少三两银子的开销。”

刘山君心中盘算着:“眼下木炭每百斤大概一钱多一些,木柴大概每百斤三四分。按照一炉出铁二百斤计算,就要花上千斤木柴,算起来光这部分成本就接近两成了。”

“而且打造兵备,最好是使用焦炭炼铁,这样一来成本还要多不少!”

刘山君随后顺着一个梯子爬上一个高炉。这座炉子修建在一处浅坑里,方便从炉顶加料,炉子下半部分用的是砖,上半部分是耐火泥,刘山君仔细从炉顶看下去,内壁上还抹了一层厚厚的耐火泥。

随后刘山君对徐缅说道:“这高炉虽然有鼓风机,但是还缺少一个必备的设备,加上之后,便可以让每炉少烧三成左右的木炭,而且炼出的铁质也会更好!”

“什么?可是大人的图纸上并没有其他的设备了,属下可是完全按照大人的图纸修建的高炉,绝无半分差错。”

刘山君笑着说道:“图纸上的确没有,这也是我留了一手,接下来你找些人来,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就好。”

“是。”

其实刘山君要加的设备,就是在储热室内进行一些改动,可以让高炉内的火焰温度更高,让木炭更加充分的燃烧,从而炼出更优质的生铁,甚至是熟铁,而消耗的木炭却更少。

于是徐缅带着几个铁匠,按照刘山君的吩咐忙活了起来,比如按照刘山君的要求烧制耐火砖,用现成的铁料打造一些铁扇叶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所以刘山君便先返回南台山营垒,让众人明天上午必须准备妥当,到时候自己再过来。

冶炼工坊两座高炉的改造过程并不复杂,只需要重新烧制部分耐火砖,再打造一些铁扇叶,前期的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再按照刘山君的要求,对高炉进行具体改造,也就是改造储热室。

第二天一大早,刘山君接到徐缅的消息,便从南台山营垒赶过来,只见在高炉旁边的储热室已经与昨天不太一样,砖房里是蜂窝般的耐火砖结构。

同时徐缅等人还挖出一条通道,通到炉子的鼓风口,也用砖砌好。而在砖房上面用砖同样砌出一条通道,靠近炉顶,通道的中间砌起烟囱,设置了一个凸管结构,将铁片做的风扇装在凸管后方,用人力摇,这样重的烟尘可以从烟囱出去,而轻的热空气可以被风扇抽到蓄热室。

随后刘山君绕着高炉转了一圈,仔细的查看了一番,又吩咐徐缅带人将鼓风口微调了一下,让鼓风机这边可以直通蓄热室,而进风口则放在了蓄热室那边,徐缅带人很快就解决了。

众人的手艺都很不错,刘山君见了微微点头,此番登州府之行算是收获不小。

此时两座高炉的炉顶还是敞开的,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要封闭炉顶,可眼下因为只是实验改造,所以不得不考虑炉顶的进料问题。其他的一些小问题,还是等到冶炼工坊正式投产之后,再逐步解决吧。

不过刘山君还是让徐缅带人用铁扇叶卷成一个大喇叭的形状,可以在进料后盖住炉顶,算是一个临时性的盖子。

最后刘山君又打量了一番,确定再没有什么遗漏的,于是便对徐缅说道:“装木炭,记住要比平时少装两成左右,准备生火!”

“是!”

刘山君说道:“焦炭的事情回头再说,今日咱们先准备高炉。”

“是。”

随后刘山君便盯着眼前的两座高炉,明末时候的《广东新语》曾有记载:“炉之状如瓶,其口上出,口广丈许,底厚三丈五尺,崇半之,身厚二尺有奇”。

此时冶炼工坊内的高炉尺寸小了许多,但结构大致不差,这也是这个时期通行的技术,只是鼓风木扇的尺寸小了许多,大略只有记载中“高五、六尺,宽四尺”的一半。

“你以前炼一炉铁,需要消耗多少木炭?”

“不少啊,”

徐缅想了想,说道:“其实炼铁的大头花费并不是矿石,而是木炭!”

“以前属下在登州府那边的时候,属下所在的那处铁匠铺舍不得花钱,都是带人去城外买木柴自己烧炭。可即便如此,一炉铁也要花掉半两银子的木柴,一天下来就是至少三两银子的开销。”

刘山君心中盘算着:“眼下木炭每百斤大概一钱多一些,木柴大概每百斤三四分。按照一炉出铁二百斤计算,就要花上千斤木柴,算起来光这部分成本就接近两成了。”

“而且打造兵备,最好是使用焦炭炼铁,这样一来成本还要多不少!”

刘山君随后顺着一个梯子爬上一个高炉。这座炉子修建在一处浅坑里,方便从炉顶加料,炉子下半部分用的是砖,上半部分是耐火泥,刘山君仔细从炉顶看下去,内壁上还抹了一层厚厚的耐火泥。

随后刘山君对徐缅说道:“这高炉虽然有鼓风机,但是还缺少一个必备的设备,加上之后,便可以让每炉少烧三成左右的木炭,而且炼出的铁质也会更好!”

“什么?可是大人的图纸上并没有其他的设备了,属下可是完全按照大人的图纸修建的高炉,绝无半分差错。”

刘山君笑着说道:“图纸上的确没有,这也是我留了一手,接下来你找些人来,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就好。”

“是。”

其实刘山君要加的设备,就是在储热室内进行一些改动,可以让高炉内的火焰温度更高,让木炭更加充分的燃烧,从而炼出更优质的生铁,甚至是熟铁,而消耗的木炭却更少。

于是徐缅带着几个铁匠,按照刘山君的吩咐忙活了起来,比如按照刘山君的要求烧制耐火砖,用现成的铁料打造一些铁扇叶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所以刘山君便先返回南台山营垒,让众人明天上午必须准备妥当,到时候自己再过来。

冶炼工坊两座高炉的改造过程并不复杂,只需要重新烧制部分耐火砖,再打造一些铁扇叶,前期的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再按照刘山君的要求,对高炉进行具体改造,也就是改造储热室。

第二天一大早,刘山君接到徐缅的消息,便从南台山营垒赶过来,只见在高炉旁边的储热室已经与昨天不太一样,砖房里是蜂窝般的耐火砖结构。

同时徐缅等人还挖出一条通道,通到炉子的鼓风口,也用砖砌好。而在砖房上面用砖同样砌出一条通道,靠近炉顶,通道的中间砌起烟囱,设置了一个凸管结构,将铁片做的风扇装在凸管后方,用人力摇,这样重的烟尘可以从烟囱出去,而轻的热空气可以被风扇抽到蓄热室。

随后刘山君绕着高炉转了一圈,仔细的查看了一番,又吩咐徐缅带人将鼓风口微调了一下,让鼓风机这边可以直通蓄热室,而进风口则放在了蓄热室那边,徐缅带人很快就解决了。

众人的手艺都很不错,刘山君见了微微点头,此番登州府之行算是收获不小。

此时两座高炉的炉顶还是敞开的,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要封闭炉顶,可眼下因为只是实验改造,所以不得不考虑炉顶的进料问题。其他的一些小问题,还是等到冶炼工坊正式投产之后,再逐步解决吧。

不过刘山君还是让徐缅带人用铁扇叶卷成一个大喇叭的形状,可以在进料后盖住炉顶,算是一个临时性的盖子。

最后刘山君又打量了一番,确定再没有什么遗漏的,于是便对徐缅说道:“装木炭,记住要比平时少装两成左右,准备生火!”

“是!”

刘山君说道:“焦炭的事情回头再说,今日咱们先准备高炉。”

“是。”

随后刘山君便盯着眼前的两座高炉,明末时候的《广东新语》曾有记载:“炉之状如瓶,其口上出,口广丈许,底厚三丈五尺,崇半之,身厚二尺有奇”。

此时冶炼工坊内的高炉尺寸小了许多,但结构大致不差,这也是这个时期通行的技术,只是鼓风木扇的尺寸小了许多,大略只有记载中“高五、六尺,宽四尺”的一半。

“你以前炼一炉铁,需要消耗多少木炭?”

“不少啊,”

徐缅想了想,说道:“其实炼铁的大头花费并不是矿石,而是木炭!”

“以前属下在登州府那边的时候,属下所在的那处铁匠铺舍不得花钱,都是带人去城外买木柴自己烧炭。可即便如此,一炉铁也要花掉半两银子的木柴,一天下来就是至少三两银子的开销。”

刘山君心中盘算着:“眼下木炭每百斤大概一钱多一些,木柴大概每百斤三四分。按照一炉出铁二百斤计算,就要花上千斤木柴,算起来光这部分成本就接近两成了。”

“而且打造兵备,最好是使用焦炭炼铁,这样一来成本还要多不少!”

刘山君随后顺着一个梯子爬上一个高炉。这座炉子修建在一处浅坑里,方便从炉顶加料,炉子下半部分用的是砖,上半部分是耐火泥,刘山君仔细从炉顶看下去,内壁上还抹了一层厚厚的耐火泥。

随后刘山君对徐缅说道:“这高炉虽然有鼓风机,但是还缺少一个必备的设备,加上之后,便可以让每炉少烧三成左右的木炭,而且炼出的铁质也会更好!”

“什么?可是大人的图纸上并没有其他的设备了,属下可是完全按照大人的图纸修建的高炉,绝无半分差错。”

刘山君笑着说道:“图纸上的确没有,这也是我留了一手,接下来你找些人来,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就好。”

“是。”

其实刘山君要加的设备,就是在储热室内进行一些改动,可以让高炉内的火焰温度更高,让木炭更加充分的燃烧,从而炼出更优质的生铁,甚至是熟铁,而消耗的木炭却更少。

于是徐缅带着几个铁匠,按照刘山君的吩咐忙活了起来,比如按照刘山君的要求烧制耐火砖,用现成的铁料打造一些铁扇叶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所以刘山君便先返回南台山营垒,让众人明天上午必须准备妥当,到时候自己再过来。

冶炼工坊两座高炉的改造过程并不复杂,只需要重新烧制部分耐火砖,再打造一些铁扇叶,前期的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再按照刘山君的要求,对高炉进行具体改造,也就是改造储热室。

第二天一大早,刘山君接到徐缅的消息,便从南台山营垒赶过来,只见在高炉旁边的储热室已经与昨天不太一样,砖房里是蜂窝般的耐火砖结构。

同时徐缅等人还挖出一条通道,通到炉子的鼓风口,也用砖砌好。而在砖房上面用砖同样砌出一条通道,靠近炉顶,通道的中间砌起烟囱,设置了一个凸管结构,将铁片做的风扇装在凸管后方,用人力摇,这样重的烟尘可以从烟囱出去,而轻的热空气可以被风扇抽到蓄热室。

随后刘山君绕着高炉转了一圈,仔细的查看了一番,又吩咐徐缅带人将鼓风口微调了一下,让鼓风机这边可以直通蓄热室,而进风口则放在了蓄热室那边,徐缅带人很快就解决了。

众人的手艺都很不错,刘山君见了微微点头,此番登州府之行算是收获不小。

此时两座高炉的炉顶还是敞开的,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要封闭炉顶,可眼下因为只是实验改造,所以不得不考虑炉顶的进料问题。其他的一些小问题,还是等到冶炼工坊正式投产之后,再逐步解决吧。

不过刘山君还是让徐缅带人用铁扇叶卷成一个大喇叭的形状,可以在进料后盖住炉顶,算是一个临时性的盖子。

最后刘山君又打量了一番,确定再没有什么遗漏的,于是便对徐缅说道:“装木炭,记住要比平时少装两成左右,准备生火!”

“是!”

刘山君说道:“焦炭的事情回头再说,今日咱们先准备高炉。”

“是。”

随后刘山君便盯着眼前的两座高炉,明末时候的《广东新语》曾有记载:“炉之状如瓶,其口上出,口广丈许,底厚三丈五尺,崇半之,身厚二尺有奇”。

此时冶炼工坊内的高炉尺寸小了许多,但结构大致不差,这也是这个时期通行的技术,只是鼓风木扇的尺寸小了许多,大略只有记载中“高五、六尺,宽四尺”的一半。

“你以前炼一炉铁,需要消耗多少木炭?”

“不少啊,”

徐缅想了想,说道:“其实炼铁的大头花费并不是矿石,而是木炭!”

“以前属下在登州府那边的时候,属下所在的那处铁匠铺舍不得花钱,都是带人去城外买木柴自己烧炭。可即便如此,一炉铁也要花掉半两银子的木柴,一天下来就是至少三两银子的开销。”

刘山君心中盘算着:“眼下木炭每百斤大概一钱多一些,木柴大概每百斤三四分。按照一炉出铁二百斤计算,就要花上千斤木柴,算起来光这部分成本就接近两成了。”

“而且打造兵备,最好是使用焦炭炼铁,这样一来成本还要多不少!”

刘山君随后顺着一个梯子爬上一个高炉。这座炉子修建在一处浅坑里,方便从炉顶加料,炉子下半部分用的是砖,上半部分是耐火泥,刘山君仔细从炉顶看下去,内壁上还抹了一层厚厚的耐火泥。

随后刘山君对徐缅说道:“这高炉虽然有鼓风机,但是还缺少一个必备的设备,加上之后,便可以让每炉少烧三成左右的木炭,而且炼出的铁质也会更好!”

“什么?可是大人的图纸上并没有其他的设备了,属下可是完全按照大人的图纸修建的高炉,绝无半分差错。”

刘山君笑着说道:“图纸上的确没有,这也是我留了一手,接下来你找些人来,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就好。”

“是。”

其实刘山君要加的设备,就是在储热室内进行一些改动,可以让高炉内的火焰温度更高,让木炭更加充分的燃烧,从而炼出更优质的生铁,甚至是熟铁,而消耗的木炭却更少。

于是徐缅带着几个铁匠,按照刘山君的吩咐忙活了起来,比如按照刘山君的要求烧制耐火砖,用现成的铁料打造一些铁扇叶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所以刘山君便先返回南台山营垒,让众人明天上午必须准备妥当,到时候自己再过来。

冶炼工坊两座高炉的改造过程并不复杂,只需要重新烧制部分耐火砖,再打造一些铁扇叶,前期的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再按照刘山君的要求,对高炉进行具体改造,也就是改造储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