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作为一名严谨的科研工作者,赵阳是不会单单满足于理论上的设想的。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他决定先在实验室里合成一些高浓度过氧化氢样品,测试其燃烧性能。
接下来的几天,赵阳几乎是住在了实验室里。
他先是用电解法制备出一批浓度为 90%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再利用真空蒸馏、低温冷冻等手段,将其进一步提纯至 98%以上。
当一管晶莹剔透的液体出现在试管中时,赵阳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他小心翼翼地将试管托在手中,凝视着这来之不易的成果,眼神中满是欣喜与骄傲。
为了测试过氧化氢的燃烧性能,赵阳决定先做一个小型燃烧室实验。
他找来一个废弃的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在喷管处装上一个自制的喷嘴,然后将过氧化氢和燃料油分别灌入贮箱。
做完这一切,赵阳退到一旁,深吸了一口气。
他知道,这个实验的结果,将直接决定新型火箭发动机的命运。
赵阳按下了点火按钮,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一股炽白的火焰呼啸而出,瞬间将整个燃烧室笼罩在耀眼的光芒之中。
与此同时,一股强大的推力也随之产生,竟是直接将面前的废铁托举到半空,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看到这一幕,赵阳的心中一片狂喜。
迫不及待地跑到燃烧室跟前,仔细检查着实验的结果。
从燃烧室内壁上的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读数来看,过氧化氢的燃烧温度超过了 2500 摄氏度,而其产生的比冲也在 300 秒以上,远远超出了一般化学燃料的水平。
没错,这样的发动机,完全有能力将卫星送上太空!
赵阳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知道,新型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当然,小试验毕竟只是小试验,要想真正制造出一台实用的发动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接下来,赵阳开始着手对"冬风一号"的发动机系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首先,他决定沿用"冬风一号"并联四发动机的布局,以提高可靠性。
只不过,原有的四台 120 吨推力发动机将被替换成四台全新设计的 150 吨推力过氧化氢发动机。
其次,在燃烧室和喷管方面,赵阳选用了高强度的不锈钢和钨合金材料,以承受超高的燃烧温度和压强。
同时,他还对燃烧室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采用了特殊的旋流式布局,大大提高了燃烧的充分性和稳定性。
在供油系统方面,赵阳选择了更加可靠的串联式布局。
过氧化氢和燃料分别由独立的泵送入燃烧室,这样可以避免两种液体在管路中混合,引发爆炸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