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三机部食堂里熙攘热闹,到处是一群群工人们放下一天的劳作,聚在这里用餐歇息。
赵阳独自一人坐在角落的长桌旁,手里拿着一个搪瓷盘,盘中只盛着几块煮得发软的白菜和几勺白米饭。
正当他无精打采地扒拉着盘中的食物时,旁边一桌传来几个技术员的闲聊声。
"你们听说了吗?我老家那边,又有好几个人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而死去了。"一个年轻人压低嗓门说道,眼神黯然,"我妈上次给我写信,说我们那附近已经有好几个村子的人都在逃荒了。"
"唉,要是能像咱们这样领到口粮就好了。"另一人感叹着,嘴里含糊不清地嚼着一口粗粮窝窝头,"我哥在南方,上次回来就说,他们那边只有高梁面和红薯,家家户户都很穷,一个月都见不到白面。"
赵阳听到这些话,不禁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他知道,尽管现在已经进入了六十年代,但全国范围内的粮食生产和供应形势仍然十分紧张。
哪怕是地处首都的三机部工人,每个月也只能领到少量的补贴粮食,而大部分地区的人民,更是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
长期以来,赵阳一直过惯了小世界内丰衣足食的生活,差点忘记了外面的贫困景象。
这一刻,他突然意识到,或许自己也可以为这个物质严重匮乏的年代做出一些贡献。
吃过晚饭后,赵阳匆匆赶回了自己的实验室。
他坐在办公桌前,翻阅着一份份资料和数据,眉头紧紧皱着。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全国的食物供给,关键就在于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而在这个年代,粮食几乎就等同于大米和小麦。
赵阳想起在小世界里,他确实掌握了一些应对这个难题的先进技术。
比如说,他的那种高产的杂交水稻,亩产量高达八百公斤,是现有品种的三倍还多。如果能够在外界大规模推广这项技术,无疑会极大缓解当前全国的粮食危机。
同时,赵阳准备搞另一种充满未来理念的口粮——军用压缩饼干。
这种看似简单的食品,却蕴藏着众多独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