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这么当姐夫的吗,这不是教坏人了。”
因为酒糟鱼厂生意好起来了,作为老丈人的沈福堂自然而然也要把酿酒作坊给做大,要不然都不够供应酒糟鱼厂的原料。
所以现在除了陈阳,沈福堂可以说的上是整个湾里公社第二大人物了,以前的小作坊现在也大小算个厂子了,手底下有十来号人跟着酿酒。
当然,这比起沈家当初的酒厂来说差了不止一星半点,可比之前算是好多了,供沈蓉一个大学生读书还是绰绰有余的。
“二妮,你姐夫说的也不是没道理,咱不乱花钱,但也不能在别人面前落了面子。”
“以后要是缺钱了,你就给家里写信,我去邮局给你汇钱,实在不行我去趟你学校给你送也行。”
“这次跟着去认认门,一回生二回熟,自从你爷捐了酒厂之后,俺还没去过省城呢。”
沈福堂倒是没觉得陈阳说错话,该花的钱要花,但也不能铺张浪费,他们家现在是日子过得比之前好了。
可以前那日子苦的时候,他们饿着肚子过日子的记忆都还在脑子里印着呢。
再说了,女婿都知道捐钱建学校,他哪不知道,万一以后村里乡里乡亲的有个事,他不得搭把手。
相比于两个男人,刘春梅和沈雪就没那么粗枝大叶了,絮絮叨叨了不少,把行李都收拾检查了好几遍,这才把沈蓉送到门口。
就这么一会儿,刘春梅的眼眶都红了,一想到说不定要过年才瞧得见小闺女,她老人家就掉眼泪。
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中秋国庆放假的这种说法,回家估计得等过年了。
所以陈阳也没着急催,等丈母娘把话都说完了,这才和老丈人一起拎着行李赶着驴车去县城。
把驴车放到大姑家里,又转班车去清河市,再从清河市坐班车去肥市。
等到肥市的时候,都下午一点半了。
因为急着报到,也没去找饭吃,在班车上兑着开水吃了点丈母娘早上烙的馍。
“同志,请问一下科学技术大学怎么去,我们是来报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