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000年,人类勉强会使用青铜器;而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堪堪学会磨制石器;而在更久远的300万年前,人类则在愚昧无知中徘徊,只会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
而这把剑,神明已经将其打磨整整一千万年,从新近纪开始,直至今日亮剑,以地质纪年为打磨单位的剑,此刻比人类科技造物更加锋利,
AE-10“末日透镜”——这是俄联邦的代号。原本,它只是一种手帕大小的薄饼状透明生物,如同在空中漂浮的圆形眼镜片,官方名称W-622飞镜,绰号飞行玻璃。这种生物结构简单,寿命极长,1000万年前,W-1白绒菌注意到这种生物并发现其潜能,将其捕捉到菌毯内并不断输送营养成分,1000万年过去,这恐怖生物的面积已经相当于一个国家。
此刻,借着无数积雨云的掩护,AE-10末日透镜缓缓向着俄联邦基地迁移而去,宛若一片在空中飞行的大陆,无数气囊便构成着大陆上鼓起的山岳与丘陵。
AE-10末日透镜中央的神经控制区,面积约为200平方米,体液中充满W-1白绒菌的菌丝,已达到W-1白绒菌控制这种生物的目的。AE-10末日透镜的边缘生长着无数长达百米的透明触须,这些触须并不是用来攻击的,而是用来吸收积雨云中的水分。
恐怖的最高级掠食者已经带着末日席卷而来。
...
“那是什么?”
距离俄联邦基地百公里外的一处观测站中,一名士兵跑出观测站了望——在远方的积雨云云海中,似乎正漂浮着一片水晶大陆。
“联系基地!快!”
“不行!无法通讯!
”发生什么事了?“
一名地理学家站在观测站顶端的屋顶上,望着无数在星河下飘舞的绚丽极光——那极光格外的明亮与压迫,似乎近在眼前,在地面上洒出一条条朦胧的光带。但这里并不是高纬度地区,除剧烈天文现象外,极光根本不可能出现。
但随着观测仪器的运作,地理学家才明白那根本不是激光,而是回归轨道偏移后,从电离层中流过的等离子体——将电离层扰乱后,大多数通讯便无法使用。
观测站的总负责人立刻命令T-72与T-80驶入坦克掩体,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生物潮灾难。他们很可能要在没有补给的状态下长时间作战。
这或许便是末日。
...
两架米格-31快速攀升,试图躲避低空紫色鳞片对机载雷达的干扰,径直爬升的米,逼近实用升限的高度。机载雷达不断向着地面扫视,试图以高度优势搜索地面目标,但很快,雷达上已经出现更大的雷达讯号。
在战斗机雷达以平方公里计的搜索面积上,无论是战斗机还是战舰几乎都是一个点,但在那云层后,一个巨物产生的雷达讯号如白色洪水般将雷达图像淹没。
循着雷达讯号,米格-31长机率先发射两枚R-33空对空导弹,小型火箭般的灰色导弹划着白色尾迹击穿白色山脉似的云层,直至击中目标后暴露出微弱的火光与尘雾。
一个巨大的气囊在积雨云上浮现,像一块透明而圆润的玻璃山,其中巨型气泡半透明的轮廓在星光的照射下如同银丝般闪着星光。它的高度与宽度都以公里计,两枚R-33空对空导弹炸出的裂口似乎根本不存在。
长机发射完全部R-33空对空弹道导弹后,见攻击无效,准备返航,但僚机却通过手势要求抵近侦察,长机则在上空盘旋守护,并对基地发出预警。
米格-31僚机下降高度,从AE-10末日透镜上方200米处高速掠过,如同低空翱翔在一片琉璃大陆上——飞行员环视四周,他看到无数气囊正不断填充着导弹炸开的缺口,阻止氦气外泄,而在下方,则是AE-10末日透镜被表皮封锁的体液海洋,深不见底,无数高耸的透明幕墙状器官构成一片海洋中的玻璃王城,使AE-10末日透镜内部的体液不断变幻成分与结构,形成一片迷幻的大洋。
米格-31僚机机首下的6管30MM机炮排出烟浪,地狱之鞭向着AE-10末日透镜几乎透明的表皮射击,在飞行员的推测中,那些表皮应该会像被扎破的气球般爆炸开来,但30MM机炮炮弹只在其上抽打出一道水幕,AE-10末日透镜的表皮并没有炸裂开来。
实际上,AE-10末日透镜的表皮薄只是相对于它的厚度而言,为抵抗高空狂风的撕扯以及体液重量的拉扯,AE-10末日透镜的表皮极为坚韧,是这颗星球上最为坚韧的动物表皮之一,厚度不一,最厚处可达数米。
但随即,气泡汇成的白色气流在AE-10末日透镜的体液海洋中快速流动起来,形成一条条围巾般的白色气态洋流,一部分气囊开始萎缩,另一部分气囊则开始膨胀。
随着AE-10末日透镜角度的调整和体液成分的不断变幻,穿过末日透镜的闪耀星光骤然扭曲,原本被银河照得如同白昼的大地瞬间黯淡,所有光辉汇成一片炽热的流光瀑布,飞流直下,映出末日的曙光...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