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韩志义命大没死,但残了

为何会有这么多兵马?

当然是早就候在不远处的南燕大军,和韩志义的那五万私兵!

至于这两拨兵马,为何会在一处,那还得从文楚嫣拿到私兵信物那时说起。

虽说按照规矩,谁持信物,听命于谁。但能被韩志义选中成为私兵的人,自然也都清楚的知晓,自己的身份究竟是什么!

所以正常情况下,他们是认信物,可若是信物不在韩志义的手中时,他们认得,就是韩志义了!

这也正是为什么,当初韩志义,会那么轻易的,将信物交给文楚嫣的原因。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文楚嫣在拿到信物的第一时间,便去了南村,直接将这五万兵马,全部调出,让宁谷带着人,暂时并入了南燕的二十万大军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杜绝这些人聚众起异心,文楚嫣特意命其,将五万兵马,全部打散,化整为零。

五万兵马,不多不少,但若是散在二十万人中,就不会有多显眼了。

并且,散在其中,若是有丝毫异动,南燕的兵将便会发现,及时上报处置。

所以文楚嫣这个办法,几乎是最大程度杜绝了,这五万兵马叛变的可能。

景国那边儿,吸引北庸和韩志义的绝大部分注意力。

南燕兵马,则趁机攻打宕西,自然手到擒来。

如今,上岱、寿西、宕西三城,形成一道长矛,直直扎入北庸腹地。

如今景舒珩手握七十余万大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除非北庸能再派出,八十万左右的兵马,才能与之抗衡,否则,只有国破人亡,和俯首称臣这两个选择!

可北庸有这么多兵马吗?

显然是没有的。要知道,北庸最多,也就七十余万兵马,之前派出三十五万,几乎是整个北庸一半兵力,原以为,即便不能攻破山海关,逐鹿中原,至少也能给景国一些威胁。

哪曾想,竟被景舒珩联合文楚嫣,算计的溃不成军,狼狈逃窜。

如今北庸便是举国之力,最多也就只能再调四十万兵马,并且这四十万其中,还得包括被景舒珩打退的兵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