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会盯上孟钱多。
因为钓黄鳝和抓蝎子都是晚上,这事瞒不过老蔡头。
老蔡头一看,蝎子价格这么高,孟钱多又掌握了抓蝎子的技术,还是他们村里人,肯定是要想办法过来,把这笔钱弄到自己这里的。
不然,九月份一到,一来没时间,二来天气转凉,就很难赚到了。
所以,许灼就是挤压着老蔡头去对蝎子下手。
在下手前,早就通过袁如辉这条线,在药材收购站和酒厂两头做了准备,那个消息也是袁如辉放出的,就是一个虚假消息。
就算没有报纸这件事,袁如辉也能让冯国富来处理。
之所以还是要报纸,就是为了减少后续的把柄。
没错,这件事还有一条后续隐患,不这么做就搞不定。
实际上许灼不止对《华东日报》,也拿其他笔名投了稿子。
谁叫只有《华东日报》发呢。
其实这篇文章确实“子虚乌有”,全蝎酒真有危害,这年头也不会流行了,任何东西都有副作用,全蝎酒问题真的不大。
所以文章攻讦,就从别的地方下手,就是所谓“乱象”。
也是从这个角度攻讦,估计才是其他报社没发的原因。
可只要发了,问题就没了,也不枉费这段时间他一个题材,写好多篇新闻稿,弄得脑子都大了,其它稿子都为此停了。
坑人的活想要干成,是真不容易。
总之,酒厂这里价格高,肯定会去酒厂。
酒厂不成,肯定会去药材收购站。
他提前收钱,也是让药材收购站给不收蝎子的合情合理缘由。
而之所以是“三百斤”,不是两百斤也不是四百斤,也是他根据抓蝎子的速度计算天数,让酒厂对外放消息时卡时间。
没这个时间,老蔡头和廖师傅又怎么会挪用公账和借高利贷呢。
两人最后没办法,必然会察觉到一些问题,来找孟钱多。
他们的意思是,你孟钱多是许灼的小弟,许灼又从药材收购站结了账,他有钱,我们逼迫你,你去问他要钱,把蝎子卖给他。
这才有了许灼为孟钱多准备好的“报警”这一条。
那么,他们为了止损,也只能用三百多斤蝎子,换五千块了。
“老孟,这些蝎子你是三十块钱收的,我算你四十块钱,可以吧?”
“许哥,要不你还是三十块钱收吧,四十块钱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