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婚礼筹备(二)

腊月的风,带着丝丝缕缕的寒意,轻轻拂过松江市的大街小巷。街边的树木早已褪去了翠绿的衣裳,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贾晓臻和阿丽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阿丽的手紧紧地挽着贾晓臻的胳膊,她微微仰起头,看着贾晓臻的侧脸,轻声说道:“晓臻,咱们回我老家一趟吧,关于婚礼的事儿,得和家里人好好商量商量。”

贾晓臻停下脚步,转过身,温柔地看着阿丽,眼中满是宠溺:“好,都听你的。只要你想,我们随时都能回去。” 阿丽笑了笑,笑容在路灯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温暖,可她的眼神中却隐隐透露出一丝忧虑。

几天后,两人踏上了归乡的旅程。火车缓缓启动,窗外的景色如幻灯片般快速向后退去。阿丽靠在贾晓臻的肩膀上,思绪却早已飘回了老家。她想起自己这些年在外打拼的日子,从贩卖挂历开始,每一笔小小的收入都凝聚着她的汗水与努力;后来经营电话亭,在那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她见识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再到经营服装生意,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她自己最清楚。如今,摆在她面前的是一个新的机遇 —— 佐藤健二要出口日本大葱种子到中国,这让她既兴奋又忐忑,对于贾晓臻与自己的此次回家如何行动她便有了自己的打算。

一回到老家,熟悉的乡土气息便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柴火燃烧后的淡淡烟味,远处传来几声鸡鸣犬吠,仿佛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阿丽的父母早已在门口翘首以盼,看到女儿和未来的女婿,脸上立刻绽放出了笑容。阿丽爸快步迎了上来,伸手拍了拍贾晓臻的肩膀,热情地说:“晓臻,一路辛苦了!这回可得好好歇歇。”阿丽妈则紧紧握住阿丽的手,眼神里满是慈爱:“闺女,回来就好,妈可想死你了。”阿丽看着父母关切的眼神,心中满是感动,眼眶微微有些湿润。她轻声说道:“妈,爸,我回来了,你们别太操心。”

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的屋子里,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饭菜,有阿丽最爱吃的红烧肉、清蒸鱼,还有自家种的蔬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阿丽的母亲不停地往阿丽和贾晓臻的碗里夹菜,嘴里念叨着:“多吃点,在外面肯定没吃好。”阿丽爸则在一旁微笑着点头,不时给两人添上一杯热茶。阿丽看着父母忙碌的身影,心里暖烘烘的,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阿丽爸早就给家里人打过招呼,说阿丽和贾晓臻要回来。这天,当听到阿丽和贾晓臻进门的声音,整个屋子里瞬间热闹起来。按照鲁西南的习俗,准闺女女婿回来,那可是大事,家里人都得好好招待。这“准闺女女婿”在当地的方言里,就叫“客”,是带着尊重和期待的称呼。三爷爷和阿丽二叔听到消息后,也赶忙放下手头的活儿,急匆匆地赶来。他们一进门,脸上就挂着热情的笑容,嘴里还念叨着:“回来了啊,快坐快坐。”然后围坐在阿丽和贾晓臻身边,开始热热闹闹地聊起天来。

三爷爷一边问着贾晓臻工作上的事情,一边还不忘夸赞阿丽越来越漂亮了:“晓臻,工作忙不忙?可得注意身体,别太累了。”贾晓臻连忙回答:“三爷爷,您放心,工作还行,我身体也挺好的。”三爷爷又转过头对阿丽说:“阿丽,这孩子看着就踏实,以后可得好好过日子。”阿丽羞涩地笑了笑,点了点头。

阿丽二叔则忙着给两人递茶倒水,还不时插上两句玩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打趣道:“阿丽,这回可得好好招待招待咱的‘客’,别让人家说咱鲁西南人小气。”阿丽妈笑着回道:“你就知道开玩笑,这饭都快凉了,快让孩子们吃。”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窗外的寒风似乎也被这份温暖驱散了。

阿丽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感慨万分。她想起了自己在城市里的生活,虽然繁华热闹,却总是少了这份浓浓的亲情。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在为她和贾晓臻的幸福而努力,这份温暖让她无比珍惜。贾晓臻也感受到了这份热情,他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照顾阿丽,不辜负这一家人对他的信任。

饭后,阿丽贾晓臻陪着三爷爷、父母、阿丽二叔坐在院子里聊天。夜幕降临,星星点点的灯光在院子里闪烁,远处传来几声蛙鸣,仿佛在为这个温馨的夜晚伴奏。

阿丽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把所有的勇气都凝聚在这一刻。她环顾四周,看着熟悉的家人,眼神中透出一丝坚定。她轻声说道:“爸,妈,三爷爷,二叔,其实这次回来,除了商量婚礼的事儿,我还有件重要的事情想和你们说。”屋子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安静,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阿丽身上,等待着她的下文。

阿丽顿了顿,接着说道:“我和晓臻打算婚后在松江市发展。最近有个机会,有个日本客户佐藤健二想出口日本大葱种子到中国。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想抓住它,自己干一番事业。”她说话时声音有些颤抖,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阿丽的父亲放下手中的茶杯,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透出一丝担忧:“自己干?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啊,闺女。你想过其中的风险吗?”他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但更多的是关心。

阿丽的二叔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阿丽,做生意可不是闹着玩的。市场变幻莫测,要是赔了怎么办?你可别一时冲动,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严肃,显然是为阿丽担心。

阿丽感到一丝紧张,她看了看身边的贾晓臻,贾晓臻轻轻握了握她的手,眼神中满是支持和鼓励。阿丽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加坚定:“我知道风险很大,但我已经考虑过了。种子关乎着老百姓的收入,质量是最重要的。如果和别人合伙,未来公司的方向可能不好把控,我想自己干,这样就能完全保证公司经营产品的质量,让老百姓受益。”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晓臻会继续在松江市进出口公司干他的本职工作。万一我经营不好,他的工资也能供我们未来的家庭开支。等业务稍有起色,我再找几个雇工。”阿丽说完,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希望家人们能够理解她的决定。

屋子里一片寂静,只有窗外的风声轻轻拂过。阿丽的父亲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许多:“闺女,爸知道你有主见,也相信你的能力。只是这生意场上,风云变幻,不是说干就能干成的。你得有心理准备,要是遇到困难,别硬撑着,记得回家。”他的眼神中透出一丝温柔,让阿丽感到一丝温暖。

阿丽二叔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地说:“阿丽,你这想法不错,但做生意确实得谨慎。你得先把市场调研清楚,看看这大葱种子在国内有没有需求,有没有竞争对手。还有,资金方面你得有个计划,不能盲目投入。”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严肃,但也透出一丝关心。

阿丽点了点头,认真地说:“二叔,我已经做了一些初步的调研。松江市周边的农村,大葱种植面积不小,但种子质量参差不齐。如果能引进优质的日本大葱种子,肯定能受到农民的欢迎。我们做日本种子生意是想把种植好的大葱再返回日本市场,我们那边有松江市进出口公司、还有几个农民朋友,应该问题不大。至于资金,我和晓臻已经攒了一些,再加上一些启动资金,应该够用了。”

这时,一直静静听着的三爷爷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沧桑:“阿丽啊,你有这份心是好的。不过,做生意确实不容易,我当年停薪留职创业,就遇到了不少事儿,尤其是合伙的经历,让我感触颇深啊。”屋子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安静,众人的目光都转向了三爷爷,仿佛在等待一场精彩的故事。阿丽急切地问道:“三爷爷,您快说说,您当年都遇到了些什么事儿?”

三爷爷靠在椅背上,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回忆的神色,缓缓说道:“我刚刚停薪留职创业的前半年里到了南方,那日子可不好过啊。每天早上满怀期望地打开电脑,可看到的却是空空如也的邮箱,手机短信还不断提示银行存款在变少,那种煎熬的感觉,我现在都还记得。那时候,我就想着找个合伙人,觉得这样在困难时双方可以互相打气、互相鼓励,就算创业失败了,也有人一起承担后果。”

“合伙做生意倒是有这点好处,”阿丽道,“难道我想错了?”

腊月的风,带着丝丝缕缕的寒意,轻轻拂过松江市的大街小巷。街边的树木早已褪去了翠绿的衣裳,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贾晓臻和阿丽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阿丽的手紧紧地挽着贾晓臻的胳膊,她微微仰起头,看着贾晓臻的侧脸,轻声说道:“晓臻,咱们回我老家一趟吧,关于婚礼的事儿,得和家里人好好商量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