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户部尚书不要脸

承明之治 嘟嘟嘟233 2197 字 8个月前

武媚娘如今也是可怜人,在宫里无依无靠的。如今,至少郑丽婉主动开口,愿意给她做靠山了。武顺这个蜀王妃?和皇宫扯不上关系的。至于郑丽婉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么做?没人知道,因为这一出就很离谱,不是郑丽婉的作风。

李承乾曾经就和二凤说过,郑丽婉的人性淡漠比他还要严重。所以才说不明白郑丽婉的这一番作为有何意义。

这些终究都是后宫的那些插曲,而另一边的东征战场上。二凤的旨意出去后,游牧民族的的确确开始收敛了,有意无意的收拢朝着北方而去了。这一次的劫掠,足以让北方游牧们得到一次休整和补充了。游牧离去了,留下了千疮百孔、满目疮痍、饿殍遍地、混乱无序的一地鸡毛。

贞观十四年一月,东征各军都筹备好了所有准备,就连即将上任的官员们都陆续抵达了。老套路来了,二凤所部、李积所部、张公瑾所部、苏定方所部,纷纷动员麾下部队,开始对高句丽北部地区进行救助。赈济灾民、发放衣物、开始迅速收拢崩溃的北方高句丽百姓,从而迅速搭建新的秩序。

而李大亮所部和李靖所部,以及新罗的两万援军,开始进军,一路上发放粮食与衣物,规劝地方百姓臣服,最终抵达平壤城下。在百姓们的协助下,平壤城兵不血刃的被攻克了。两天时间,城内百姓奋起,连带部分平壤城守军,也纷纷归降加入,直接打开城门,喜迎王师!

至此,在贞观十四年一月九日,高句丽国灭。随后,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情况,新罗这一边,不想放李德志回大唐。可...李愔和监门军不乐意了,这顿时让善德女王两难抉择了。没多久,李靖率部抵达边境,紧随其后二凤都来了,好家伙,新罗王宫群臣沉默了,不敢叫嚣了。

一月二十日,李愔和监门军保护着李德志,直接出境,与二凤所部汇合,一同班师回朝。至此,东征高句丽战役,就此划上句号。此次东征高句丽,唐军十万大军,无一人折损,唯有受伤三百七十二人,可谓是古往今来史书都不敢吹的事实。不过,此次唐军大规模动用晋阳炮,炮弹消耗也十分惊人!开花弹两千七百发、散弹四千三百发!有零有整,绝了!

而此次东征总计耗时十一个月,后勤仅仅是军粮消耗就高达八十万石!还有食盐、衣物、弹药、军备等等其余后勤开销。换算为金钱,大致为四十三万贯的国库开销。

可能大家没啥概念,开花弹一枚一贯、散弹一枚五百钱,还有全军粮食、军备等等开销,以及对高句丽当地百姓的开仓赈济等都要消耗物资,加上一些乱七八糟的损耗,总计就是差不多四十三万贯。至于粮食,贞观十三年的市面粮价,平均为五钱一斗,十斗等于一石。而此次大量的军粮,都是土豆这些,全军上下都是烧土豆、煮土豆、蒸土豆等等。又给高句丽地区三百余万百姓,发放了五个月的粮食。

国库如今也才四百多万,拿出了一百多万支持黄河沿岸的荒地开垦工程。如果没有之前的劫掠塞外以及增值货币的收入,国库压根没这么富裕。原因很简单,大唐还是租庸调制,不是咸阳和洛阳那样的所得税、消费税、交易税等以货币为税收来源的制度。以纯粹的货币作为交税方式的时代,要放在后面的明朝万历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那时候了。

以前也说过,大唐一年的钱财税收,撑死八十万不到!而且此次后勤有塞外提供的大量牲畜,减小了后勤维持当中人力的损耗。如果放在以前,各位觉得贞观朝代打得起这种近乎一年的大战吗?明显不可能的。打一场战争,就要把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投入进去,国家内部都没法正常维持了。

金城外,善德女王一行人目送李德志坐上车驾,被监门军六千大军护在中间渐行渐远...

金胜曼安慰道:“王姐,莫要难过了,云琅总归还会回来的。”

金德曼脸上说不出的神色,眼中情绪五味杂陈:“唉...走吧,回去吧。咱们也该把迁都熊津城的事,提上日程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嘛,二凤如今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带着浩浩荡荡的大军,愣是要仿效李承乾,亲率三千御骑军沿着塞外边境溜达一圈,其余各军都是走陆地回朝。关键,塞外各部还都只能硬着头皮来称颂,奉上好吃好喝的招待他老人家。

二月冬季末,东征大军也即将正式回朝。随即,就是按功行赏了,此次规模太大了,国库直接绷不住了啊!因此,戴胄身为户部尚书拉着卢承庆和高季辅这俩户部左右侍郎,直接跑去找李承乾商议了。

东宫嘉德殿内,李承乾看着戴胄提交的此次行赏的预算方案。而戴胄三人,都是眼巴巴的看着太子爷。意思很明确,太子爷,搭把手吧,你都要继位了,先把你的私房钱拿出来帮助一下朝廷吧,以后反正都是你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