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将军麾下标兵,骑良马,挽劲弓,上马杀敌,下马吃肉。”

“愿拜大将,升大官,行有轿舆,居有豪宅,家有妻妾,子孙成群,财产万贯。”

“愿筑一坞堡,成一世外桃源,聚集乡党族人,躲避战乱,男耕女织,诗书传家。”

……

焦琏都不满意,最后问到那名读书少年。

少年起身,声音坚定:“愿效仿大帅,拜征虏将军,每战身先士卒,攻必克,守必坚,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穷毕生之力,驱除鞑虏,恢复大明。死后得题墓道曰‘明故征虏大将军丹初岑公之墓’,足矣。”

这位名叫岑丹初的少年,回答倒有意思,拍马屁不落痕迹,志向远大,口气不小。

明朝边患在于北虏,而征虏大将军更是将军重号。譬如,明初开国大将徐达、汤和、常遇春、李文忠、王弼、蓝玉等,靖难名将丘福,都曾拜为征虏大将军。

焦琏虽被拜为征虏将军,其实前面还挂有“援剿”的字样,全称是“援剿征虏将军”,比征虏大将军差远了。

“哈哈”,焦琏忍不住大笑起来,说道:“竖子竟有曹瞒之志!”

焦琏对岑丹初大感兴趣,把他叫到偏房,询问他的情况。

岑丹初暗自一喜。他本是一个来自现代的中年社畜,平时喜好历史地理,却突然魂穿南明,成为焦琏军中的童子兵。

一个月了,岑丹初努力适应环境,刻苦读书,勤练武艺,今天终于引起了主帅的注意。

“嗯,我记得你父亲。崇祯十六年,献贼攻全州。我为征蛮将军杨国威的中军,充先锋,败献贼于黄沙驿,进复永州……”

回忆起往事,焦琏眼里放光,语气也亲切了许多:

“是时,今上为永明王,陷于道州。我率领亲兵翻墙入城,救出永明王。永明王惊惧致病,不能行走,我背王缒城而出。

“你父亲是我亲兵,掩护我与永明王出城,陷于贼,死于乱军之中。丹初啊,你是忠烈之后,我看你谈吐不凡,气宇轩昂,虎背熊腰,日后必成大器。”

原来还有这段故事。岑丹初暗中思忖,永明王已成永历帝,既有此种渊源,日后不妨在这方面做些文章。

他说:“先父为大帅亲兵,为大明尽忠,是死得其所。某愿誓死追随大帅,杀尽满鞑,中兴大明!”

“好志向!”焦琏拍了拍岑丹初的后背,说道:“虎父无犬子,若天下少年都像你这般雄心万丈,大明中兴指日可待!”

就在这时,几个骑兵冒雨疾驰而来。马蹄声声急促,打破了营地的寂静。

焦琏治军很严,禁止骑兵在军营内外骑马,一来节省马力,二来防止士兵惊哗。

但有一个例外:若有紧急军情,信使可以骑马冲突入营。

焦琏和岑丹初被马蹄声吸引到门外。果然,一员标营裨将带着信使匆匆赶来。见到焦琏后,信使来不及下马行礼,便急切地说道:

“大帅,十万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