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两千五百名官兵留在昆明池,在豫章号上训练,今后豫章号就成了大唐的训练船。
王远辞别李二和众大佬,一大家子启程赶往戴州赴任,同时带着特种兵四中队。
到灞远镇拉上二十多车的物资,再到蓝田县叫上施万庆、渭南基地带上杨老四和十几名工匠。
数日之后,到了桐柏县,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去视察了下碱矿。
由于刚勘探出来,一共就三四十人在挖矿,王远也看出来了,当地这些官员并没有尽力。
估计这些官员都是郑家之人,所以王远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到了开封县,王远受到了郑家的款待,宴席之后王远和郑家各房家主进行了友好的协商。
王远代表的是皇商和太原王氏,王家虽然没落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庶出,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王远是名义上的王氏家主,这两年王家跟着皇商渐渐崛起,实力已经今非昔比。
最后,双方达成共识,郑家将与皇家和王家合作开发碱矿,收益李二分六成,郑家和王家各分二成。
另外郑家和王家在畜牧养殖上也展开合作,王家在北面与突厥人交易,郑家与在黄河流域的突厥人交易,再与皇商一同建造工厂,制作肥皂、雪花膏等。
住了一夜,第二天王远带上郑家送的十车粮食继续赶路,王远问了下郑丽琬姐弟俩,得知郑家对他们已经另眼相待,还送了他们一些礼物。
一路上的水泥路断断续续的,估计用不了两年从长安到海边就能贯通。
逐渐接近戴州,并没有遇灾民,看来杜构做的确实不错。
戴州治所在城武县(今山东成武县成武镇),领单父、城武、楚丘、高乡、凿城五县。
水灾之时,整个戴州三个县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灾害,唯有成武县和楚丘县没有受灾,这也有地理因素,两县在黄河北面,地势较高,决堤之处在黄河南岸。
一路之上,王远多次观察了黄河的情况,此时的河水比后世湍急多了,水流量也大多了,这还是多地常年干旱,若是平常,水位还要高上两三成。
戴州大部分在今荷泽地区,此时的黄河从戴州横穿而过,不是后世经过改道,避开了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