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的是……”“真的是太哇塞了!”“啊,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刚才在台上演出的男主角,就是日月科技公司的董事长冯俊。”“这真的是太疯狂了,他竟然还会唱歌,会跳舞。而且刚才的演出那么精彩。”“我真的被圈粉了,完全迷住了。这首歌,唤醒了我的灵魂。”
李璇璇在冯俊和亓雪消失在舞台上好一会儿后,才回过神来。在西京体育场内,全场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这是来自内心的共鸣,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没有什么能比音乐更能深入人心,让人热血沸腾,如痴如醉。
演唱会的全景实时传到了网络上,与现场的疯狂相比,网络上的热情丝毫未减。无论是日月科技的关注者,还是偶然路过的观众,都被这场演出深深震撼。
那动人的旋律,配合华丽的舞台光影效果,让人一看便难以忘怀。有些人在直播间匆匆一瞥,就被吸引得停下了脚步。
李璇璇已经被冯俊圈粉了,她翻遍了自己的手机和互联网,却找不到一张冯俊合适的照片。最终,她找到了不久前冯俊在机场被人拍到的照片,并毫不犹豫地将其设为自己的头像。但很快,李璇璇就发现,她的许多姐妹也都换了头像,而且都是冯俊的照片。甚至有人还专门做了图片美化处理。
------------------
“这就是走红的感觉吗?”冯俊已经回到了幕后,正在更衣室里与亓雪更换衣物。
“这是理所当然的,你本来就是备受瞩目的年轻企业家嘛。”“年轻、帅气、多金、聪明、成功的人生。”亓雪故作忧郁地说,“今晚不知道全球会有多少少女要失眠了,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位国民老公。”
“还有一位惊艳全球的女神。”冯俊搂住亓雪的肩膀,温柔地说,“日月传媒就是为你而建立的,我的女神大人。”
冯俊说着点开了旁边的屏幕,在日月传媒公司的官网上,已经开始对亓雪进行宣传。‘音乐天才’‘刻苦求学,只为民族文化复兴’等等,各种人设已经为亓雪量身打造,而刚才两人合唱的歌曲也已经上传至互联网,可以播放了。仅仅是版权费用,在刚才那一刻就已经突破了几十个‘小目标’,并且还在持续增长中。
亓雪精心设计的照片和个人经历被展示在网上,这些照片都是提前拍摄好的。不过,这些经历被公司的人夸大了一些,让亓雪感到有些害羞。“怎么你的照片这么少,把我自己一个人放在上面多孤单啊。”
“未来公司里会有很多事务,传媒这边我能陪你一起演出的时间会很有限。所以,接下来只好委屈你,独自接受万众瞩目的崇拜了。”
……
------------------
H国、欧洲、北美和中东的网络今天异常活跃,尤其是在娱乐圈的热榜上。谁能预料到,一家科技公司的发布会竟然能在瞬间席卷娱乐圈的热门榜单。一些所谓的当红明星和女神们相比之下都黯然失色。
特别是在H国那种畸形审美的饭圈文化中,一位名叫杨翼的艺人原本计划通过今天的操作,利用国内流量操盘手的帮助,让自己的名字霸占国内娱乐圈热榜三天。对她而言,这样的操作不过是小菜一碟,毕竟她老公在娱乐圈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甚至国内的各种奖项,也能通过类似手段来影响结果。
然而,当杨翼满怀信心地打开手机查看今天的热搜榜时,却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跌出了前两名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她完全陌生的名字。
如果换做平时,一定会有大批的‘粉丝’出来加油助威,把热搜给夺回来。不过惊天的流量操盘却不管用了,无论后台怎么操作。流量完全流向了那两个新人。
如今的娱乐圈网络充满了虚假,一些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人,仅仅依靠自己的资源就能在这里圈钱。但这些人都只是表面风光,一旦遇到了真正有才华的人,他们只能沦为陪衬的绿叶,让那些美丽的花朵显得更加耀眼夺目。
------------------
即便是到了2024年,欧洲人对H国的认知仍需更新。尽管时代变迁,但许多外国人,特别是来自德国、瑞典、芬兰等国的,对H国仍抱有偏见。在他们的眼中,H国人总是被刻板地描绘成扎着辫子、贼眉鼠眼的东亚形象。
然而,冯俊与亓雪的表演改变了这一切。即便他们无法理解歌词的含义,那悠扬的旋律、充满活力的节奏,以及融合现代与文化的激情,足以打动人心。这让许多固执己见的国外人士开始反思他们对H国的旧有看法。
一切都正如冯俊所预期的那样发展。这次演出之后,H国的艺术文化将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在国内、欧美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开来。
然而,这场演出并未就此画上句点。在冯俊与亓雪谢幕离去后,舞台上绚丽的光影开始变幻,一对德国青年男女走上了舞台。他们是冯俊从柏林艺术大学精心挑选的艺术生,也算是亓雪的校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了贴合德国的现状,冯俊特意创作了一首充满浓郁德国民族特色的歌曲,并请凌玖为其谱写了一曲充满德意志民族情感的旋律。这首曲子在展现德国深厚民族情感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与悲凉,恰如其分地映射了德国当前的困境。
尽管德国今天依然显得强大,但其实并不稳固。国内的移民问题尤为突出,加之作为二战发起国的历史包袱,许多德国人选择了沉沦,无奈地看着自己的国家被昔日的敌手操控,成为了地区冲突的牺牲品。
东欧战争的持续消耗,也让北约不断从德国身上“抽血”。似乎只要东欧战火不息,德国就得继续流失血液。
自2010年所谓的“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中东的混乱局势导致每年都有大量穆斯林难民涌入欧洲。作为欧盟的领头羊,德国成为了这些难民的首选之地。
《申根协定》原本旨在取消成员国间的边境检查,加强数据共享,促进欧盟内部的团结。但在2015年的难民危机中,德国政府采取了宽松的难民政策,吸引了大量来自叙利亚、伊拉克等战乱国家的难民。时任总理默克尔宣布德国对接收难民的数量不设上限,并鼓励民众提供援助。这一“门户开放”政策虽然展现了德国的人道主义精神,但也给德国地方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在与奥地利接壤的巴伐利亚州,难民的涌入几乎让当地社会运转瘫痪。
如今,德国原住民真切地感受到了难民潮带来的苦果。默克尔当时在所谓的大国责任感和外部势力的影响下,放宽了难民入境的限制。
文明与包容并不能够感化封建迷信的中东人,无法净化其身上的野蛮与落后。这些来自不同信仰的难民在德国定居后,迅速繁殖,并形成了自己的社区,甚至蛮横地要求当地德国人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
更为严重的是,德国执政的左翼政府仿佛一群被阉割的奴隶,受困于二战的失败阴影,一味地推动德国的去日耳曼化。这背后不乏美国影子政府的阴谋,毕竟一个斗志消沉的德国才符合他们的利益。
约翰内斯·施耐德和安娜·穆勒,两位柏林艺术大学的在校生,他们并不出众,甚至彼此间不太熟悉。作为传统的德国人,他们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国家抱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危机感。
周围移民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像他们这样的传统德国人却越来越少。作为平凡的德国人,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国家正在发生的变化。
“这是一场入侵,一场看不见的‘子宫战争’。”他们相信,某个国家背后的阴谋集团正利用这些中东难民,逐步将德国从这个世界抹去。
像他们这样心知肚明的德国人并不少,但敢于公开发声的人却寥寥无几。就像盖斯曼领导的民族选择党一样,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地高呼复兴德国、驱逐外敌的口号。历史的原因让任何此类迹象都可能招致“NC”(纳粹)的标签。
尽管民族选择党被称为右翼党派,并且近年来影响力日增,但他们仍未能跨越那道门槛,直接呼吁德国复兴和驱逐外来者。因此,施耐德和穆勒只能将这些想法深藏心底,祈祷出现一个真正的德国人,就像历史上的英雄那样,再次拯救这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