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9章 悬殊的人数

凡仙逆续 叶yu续 1437 字 5个月前

在唐宋时期以前,即使是盛世时期,中国的人口也只有五六千万左右。而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战乱,人口很容易减少到一千万左右。这是一件很凄惨的数字减少。

因此,如果真的发生战争,除去老幼妇孺和身体条件不合格的人,壮丁的数量也是会大大减少。因此,史书中记载的大规模军队数字,往往存在不准确的情况。

而造成数字不对的原因其实有很多。

首先,最简单粗暴的原因就是记录史书的人记错了。而出问题的数字还没有办法纠正。因为古代通讯不便。即使是第一手资料的记录者也不一定是事件的亲历者。信息传递经过多人传递后,就容易发生扭曲和变化,甚至失去原始信息的影子。

其次,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假如你是皇帝,一次打败了敌人,你自然会把敌人数量往多了些,越多越好,反正最后还是我赢了;敌人越多,我就越牛逼。你手底下大臣即便靠着常识都知道,你在吹牛,比如“百万匈奴铁骑”,但你是皇帝啊,你说是就是,谁敢说个不字呢?

而即便打输了,也一定会把敌人的数量往多了写,毕竟只有那样,你输得才有合理性。不然你带着10个兄弟被对面一个人打爆了,其他大臣会觉得是那个人厉害呢,还是你这个皇帝废物呢?

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因为人性的驱使,数字往高了写,成为了一种所谓的“历史必然”。

最后还有一种可能是,古人对于数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强烈的“标准共识”,对于距离、数量等概念也存在模糊之处。

我们现在,在网上能查到,苏州到扬州大约共197公里,那么197公里就是197公里。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是,古人就不一样咯。

《西游记》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中,说要走“十万八千里”,实际上这个数字是为了表示非常遥远的距离,而不是精确的数字。

但问题,后来的人里面可不一定这么认为,就连现代人考较历史,都有人真的以为十万八千里是真正的真实距离。

这个就是没有“标准共识”的后果。

所以,从这里就能看出,统一度量衡的秦始皇是多么了不起了吧。可惜他死得早了点,很多事情,根本就没来及彻底实施下去。

不然,如今全世界都在说汉语了。

我们常说,要以史为鉴以史为镜,但是历史这面“镜子”,可不是“路边随便就能买到的大路货”。你要有一颗会比较、能明辨是非的头脑,否则,你真的会把一面“哈哈镜”当做是真的镜子,从而误以为自己很“丰满”的。

。。。。。。。。。。。。。。。。。。。。。。。。。。。。。。。。

好了,水了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