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觉得我们国家的移民政策宽严相济,措施要求得当的很。”
袁旭说这话倒不是恭维或者说漂亮话,王援朝也算是自己关系亲近的长辈了,也没必要说些套话。
华夏的移民政策,所谓的“宽严相济”,“宽”的是来去自由,对于华夏公民,想要移民国外,只要你愿意放弃华夏国籍,想要出国,华夏这边不设任何人为条件。
而“严”的部分,则是入籍,外国人想要入籍华夏,只有符合诸如投资、特殊贡献、亲友投靠、婚姻等几种情况,而且还需要满足在华居住满5年以上,且每年实际在华夏的天数不得少于多少多少天等等之类的。
一直到现在,不要说是华夏的户籍了,就算是华夏的绿卡,也被视为是世界上最难拿到的绿卡之一。
其实华夏原本连“移民局”这样的单位都没有,过去几十年里,华夏一直都是保持着极为有限的对外开放,那时候内地城市要是来个外国人,那稀有程度,不比大熊猫好多少。
所以,很长时间以来,公安部门的户籍管理处就是所有户籍问题的管理机构,至于涉及到国外这种的,那就需要到省一级的公安部门去办理了。
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华夏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开放的程度一步步扩大,外国人在华夏居住生活工作的数量也渐渐增多。
华夏国家移民局也就应运而生,当然,由于华夏几千年来一直秉承的“民族融合”观念,对于外国人的管理,一向比较严格。
话说到这里,倒是有一句题外话,一说起来民族的开放融合,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下意识的提米国,认为米国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国家的民族政策是真正的开放包容的。
但是,如果我们静下心来,细心求证,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事实。
泱泱华夏几千年历史,事实上就是一部民族大融合的历史。
从世界范围来看,民族,从来都是纯粹或者是单一的,但是放眼我华夏,且不说“中华民族”这个大概念了,就单单说汉族,一个东北大汉和一位广西小伙儿站在一起,你让一个外国人去看,告诉他这两位是一个民族的,99%的外国人都会nonono个不停的。
但是我们早已习以为常。
我们可以为豆花是甜还是咸争论不休,但是如果你说谁不是汉族人,那没得说,立马翻脸。
所谓“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才是我们认为的民族的基础。
至于米国人,你随便抓一个人来问,他可能说自己是西班牙人,或者说自己是加州人,但你要强行拉着一个白人一个黑人说什么阿美利加一家亲,两人肯定从兜里掏出piupiu来piupiu你。
书回正传,袁旭在肯定了国家的移民政策后,咂吧了一下嘴,想了一下,继续说了下去:“羊城的黑人问题,不好处理的最大原因无外乎是非洲那边没有国家想要接收遣返人员。”
“王叔叔,我在非洲有块地,你知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