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农、河内、河南三郡在夏侯渊,曹仁,曹洪三人的主持下。
屯田和分田也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很多因为战乱而撂荒的土地也被重新拾起。
科举前三日,主要负责科考的钟繇将科举应试的名单籍册呈了上来。
“陛下,大汉第一届科考的应试生员名籍已经造好。”
“此次应试者,总计一千零三十六人。”
“其中有九百九十六人为司隶籍贯,剩余考生多来自关内,关东次之。”
“其中又以经学考生为主,其余商学应试六人,工学三十八人,农学六十七人,兵学四十五人。”
刘偕点点头。
“白玉京那边,考场安排得如何?”
钟繇答复道:
“整个洛阳学宫可容纳上万考生,一千生员绰绰有余。”
“而且商部安排,应试生员可免费入住白玉京新建,洛商经营之客栈。”
“食宿全面,确保万无一失。”
“现在,就只差考题了。”
刘偕这才满意道:
“大汉第一场科举,一定不可大意。”
“至于考题,朕已经找人出好了。”
“为防止考题泄露,直到考试前一刻,考题才能公布。”
就这般,三日后,科举如期举行。
这一日,白玉京中人潮汹涌。
洛阳百姓要么是好奇科举是什么样子。
亦或者只是想一睹此届生员的风采。
当日,刘偕驾临洛阳学宫的汉学阁。
洛阳百姓和应试的生员都心潮澎湃起来。
尤其是这些生员。
自打来到洛阳,处处受人尊敬,食宿免费。
他们是真正切切感受到朝廷对科举,对生员的重视。
科考拢共五日。
一日考一科。
而这第一堂,便是文章策论,这是每个考生都要考的,且无论哪一学,题目都相同。
同时,这文章策论也是五科考试最重要的。
分数占五科考试的四成。
伴随着汉学阁的钟声敲响,考题也随之当堂公布。
文章策论:
试论汝心中之理想大汉。
伴随着这篇策论的书写,大汉第一届科考就此拉开帷幕。
考生奋笔疾书。
虎贲卫在考场外巡逻。
暗卫便衣警戒。
百姓则是在洛阳学宫的门楼外翘首以望。
等待第一个出场的考生。
问问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