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侍卫府一样,护军营也分三旗,每旗一名护军统领。
这么做的好处是,即使有人变成常何,暗中打开了某座宫门,皇帝也可以在别旗护军的保护下,从容平叛。
反正吧,侍卫府、内务府、护军营、骁骑营和前锋营,都是多主官轮值在岗的制度。
大清是前明最好的学生,充分吸取了,前明夺门之变的深刻教训。
大清皇帝的分权制衡逻辑,说一千道一万,就一条:勿使兵权集于一人之手。
今天是正白旗护军统领达勤在岗,胤禑便把他找来,打算问明情况。
达勤哈着腰,说:“回十五爷,梁九功的干儿子郭守义,太过猖狂了,上次居然陷害咱们的护军,害得带队的参领和佐领,都挨了板子。”
谁曾想,胤禑还没说话,梁九功的另一个干儿子魏国柱就来了。
很显然,魏国柱是奉命来搬救兵的。
魏国柱见达勤也在现场,不由长松了口气,赶紧扎千说:“十五爷,奴才的干爹说了,乾清宫和护军都是一家人,冤家宜解不宜结。”
胤禑心里有数,护军故意把事情捅到他这里,而不是直接报告给康熙,本就有些心虚。
梁九功可不是一般的小太监,而是乾清宫的总管太监。
不客气的说,梁九功若是成心想使坏,护军们肯定要吃大亏。
岂有防贼千日的道理?
梁九功也来找胤禑,这是因为,胤禑左手管着内务府,右手捏着护军营,恰好是双方共同的顶头上司。
当然了,护军营的人,从士兵到佐领,都是世袭的职务。
真把护军营的人得罪狠了,类似于玉杵这种东西,就再难带入宫里了。
胤禑心里有数,暗中走私玉杵的生意,在宫里天知道有多红火?
康熙的身边,没有名分的女人,至少有三百多。
这么多人,再加上她们身边的嬷嬷、姑姑和资深宫女们,数量极其庞大!
这么多人,都有生理需求,又无法真的抱着男人销魂,玉杵也就成了宫里的刚需。
偏偏,一般人,真没办法把玉杵夹带进宫。于是,宫里的实权大太监们,就盯上了这门小本万利的垄断生意。
众所周知,只要利润超过了300%,他们真敢无视一切律法。
官司,既然打到了胤禑这里,显然存在极大的讲和可能性。
这就和街上打码头的泼皮无赖们一样,强龙真有本事吃掉地头蛇,那还讲个屁的和,干就完了嘛!
见达勤和魏国柱都眼巴巴的望着自己,胤禑轻咳一声,淡淡的说:“郭守义既然私自夹带禁物,那就必须送去慎刑司,狠狠的打板子。不挨几十板子,那个狗奴才就长不了记性,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