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军户人家的不容易

程若安一听,直接懵了。

她有些皱眉:“怎么全卖了?”

之前她就和郭夫人、赵东家说好的,这批青竹膏是做民生生意的,她是宁愿少赚钱也要多涨声望值的。

程若安都已经想好了,这批青竹膏是分两部分销售,一边让大鹏和大鲲挑着担子去各个村里卖,一边让杨瓦匠家的女眷来帮着往每个镇啊、县城的大户人家的下人里卖。

原本她做护手膏,最先针对的人群就是绣娘。

但这一个客户群体,赵东家和郭夫人两人就能包圆了。

罗娘子看程若安并没有很欣喜,就想到了赵东家叮嘱的,赶忙解释着:“程二娘子请放心,不是卖给其他货商了,而是卖到最北边的几个镇子了,那边都是军户人家。”

“军户?”程若安的理解,那就是军属,“她们应该买云朵膏的多吧?”

两百文一大罐的青竹膏,那是针对一家至少四人都是干粗重活儿的。

罗娘子:“哪能花一二两买云朵膏呢,就青竹膏,还是郭夫人和东家自掏腰包每罐给补贴一半。”

程若安惊讶:“嗯?”

罗娘子看她当真一点不了解,就详细给她了说。

在大夏,是有官府指定出军的人户,和征兵役是不一样的。

普通人家响应兵役那是一户征走一丁,单丁户免兵役,有的人家从爷爷到孙子,都在征兵的年龄范围内,男丁加起来十几丁,但没分家就算一户,十几丁也只需要一个男人去服兵役。

可是军户相反。

军户是每一户,留一丁其余全部直接从军为兵。

能让人气笑的是,明明入军户后,世代为兵,前赴后继的在大夏的边疆保家卫国,但偏偏军户人家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这源于大夏最早的一批军户都是罪籍,但大夏至今五十多年,现在的军户都是过了三代人了。

再怎么有罪,也能得宽恕了吧。

“军户们的日子不好过啊,特别是这几年边境摩擦不断,军户家中的男丁几乎是一到了入伍的年纪就全征调走了,家中几乎就剩下些孤儿寡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