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寒风凛冽,开封府内灯火通明。包拯端坐在大堂之上,眉头紧锁,凝视着手中的密信。这封密信揭露了一起惊天大案——朝中有人意图谋反,而线索却指向了一个看似与世无争的王府。
“大人,这信中所言,可有确凿证据?”南侠展昭立于一侧,目光如炬,手中长剑隐隐泛着寒光。
包拯叹了口气,将密信递给展昭:“证据虽不足,但此事关乎社稷安危,不得不查。展护卫,你即刻前往王府,暗中探查,务必小心行事。”
展昭接过密信,点头应允,身形一闪,已消失在夜色之中。
与此同时,师爷公孙策正埋首于堆积如山的案牍之中,仔细分析着近年来的朝局变动。王朝、马汉则立于堂下,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听从调遣。
月过中天,展昭悄然返回,脸色凝重:“大人,王府之中确有异常,我亲眼见到一名黑衣人夜入王府,与王府主人密谈。”
包拯闻言,目光如炬:“你可听清他们所言?”
展昭摇头:“夜色深沉,加之他们刻意压低声音,我只隐约听到‘计划’、‘时机’等字眼。”
包拯沉吟片刻,决定亲自前往王府一探究竟。公孙策、王朝、马汉随行,一行四人,悄无声息地接近王府。
王府戒备森严,巡逻的侍卫络绎不绝。包拯四人借助夜色掩护,巧妙地避开守卫,潜入王府深处。
只见一座书房内,烛光摇曳,一名身着华服的中年男子正襟危坐,面前摆放着一幅地图。那男子面容阴鸷,眼中闪烁着狠厉的光芒。
“王爷,时机已至,只待您一声令下,大事可期。”一名黑衣人低声说道。
中年男子冷笑一声:“哼,本王筹谋多年,终于等到这一天。你速去通知各路兵马,三更时分,发动政变。”
黑衣人领命而去,中年男子则继续凝视着地图,仿佛在想象着即将到来的胜利。
包拯四人躲在暗处,听得真切,心中惊骇不已。原来,这王府主人竟是谋反的主谋!
正当四人准备撤离,寻找证据之时,一名侍女突然推门而入,端着一盏茶盘。那侍女身材窈窕,肌肤赛雪,面容娇美,宛如画中仙子。她不经意间瞥见书房内的阴影,顿时花容失色,失声尖叫。
中年男子闻声而起,身形如电,已抓住侍女咽喉。那侍女眼中满是惊恐,却仍强作镇定,颤声道:“王爷,奴婢无意冒犯,求王爷开恩。”
中年男子冷哼一声,松开了侍女,却已警觉到四周的异样。他猛地拉开窗帘,只见四个身影正欲逃离。
“何人胆敢擅闯王府?”中年男子怒喝一声,身形已跃出窗外,直追包拯四人而去。
展昭长剑出鞘,迎上前去,与中年男子战在一处。剑光如电,刀影如龙,两人你来我往,斗得难解难分。
包拯、公孙策、王朝、马汉则趁机寻找证据。他们翻箱倒柜,终于在一处密室中发现了谋反的详细计划以及与其他朝臣勾结的书信。
正当四人准备撤离之际,中年男子已击退展昭,追了上来。他怒吼一声,一掌拍向包拯。
包拯身形一侧,险之又险地躲过了这一击。公孙策见状,挥动折扇,使出“扇底春风”,击中中年男子手腕,令他攻势一顿。
王朝、马汉则趁机上前,一左一右,夹攻中年男子。四人合力,终于将中年男子制服。
“你们以为这样就能阻止我吗?”中年男子被擒,却仍不死心,口中狂笑道。
包拯冷哼一声:“谋反大罪,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即便逃到天涯海角,也难逃一死。”
中年男子闻言,神色黯然,终是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