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临咽气的可怜

武皇万岁! 甭加慧 1213 字 1个月前

李善跟在皇帝身边,日常学习处理政务。

所有的奏章分三类。

第一类,前头按照陛下的旨意拟旨,需要盖印的,包括后宫位份升降,前朝官员的官职变迁,还有一些宴会支取用度上的批准。

这些奏章大部分皇帝看一眼,写个准字,盖个印就好。

第二类,就是各地都督,刺史呈上来的各地日常奏报,番邦国书。

这些东西是朝廷掌控整个大唐和周边番邦现况的,内容非常之多,从民生、经济到军事布局,还有一些官员对于同僚的举报,对改善当地现状的谏言。

这些是需要尚书省自行处理之后,筛选总结,将重要的奏报和议题,呈给皇帝处理的。

第三类,就是朝廷根据国运民生情况的反馈,准备做一些重大的改革或者举措的,需要上大朝会商议的议题。

这种都是提前皇帝在朝堂上提过,将议题布置下去,先让朝廷官员们各抒己见,先行发表见解的奏章。

这些奏章为了说服皇帝采纳自己的建议,往往有大量的统计数据,又是引章据典又是押韵的骈赋行文,基本就没有薄的,看起来十分的耗费时间。

李善身份太子,跟随皇帝学习处理的,主要就是第三类,在皇帝处理前两类的时候,他在一旁先将第三类看完,然后给皇帝写一份自己的决断奏章。

奏章的内容,从因为谁谁的谏言,自己又是从哪里考量做出的决断,都要写清楚。

等皇帝自己看完了之后,再将他的这一份看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

大部分时候,李善的决策都很符合皇帝的预期,欣慰地夸奖他两句。

“高句丽不够硬气,先前不顾朕的劝告,说朕多管闲事一意孤行的时候,难道想不到会有今日?

现在我大唐连船都造好了,粮草也都提前集结到边境了,他派使臣来朝贡求和?早干什么去了?!”

皇帝一边看着奏章一边不满地嘟囔,浓黑的鹰眉皱了起来,文气的脸便多了几分凶狠。

昨日他将高句丽派来使臣直接扣押了,见都没见。国书倒是递了上来,朝中的风向便又有些变化。

他抬眼瞧了一旁的太子李善一眼,说:

“小九,朝中是不是又有许多人劝朕放弃讨伐高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