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兄弟说要你管,你都多大了,还花朱家的钱。】
【谢氏把他拉回家,跟他说了所有事情,原来范氏家族容不下的他,山东这边的朱家也没把他当成自己人。】
【一过完年,他泪别母亲,临走的时候没拿朱家一分钱。他发誓要混出名接母亲享福。】
“好!有志气!”
“说不拿就不拿,小子口气不小啊!”
【这一年,范仲淹22岁,去应天府求学】
【来到应天府,日子也不好过,大冬天看书犯困了,就用冷水浇脸。粮食不够就拿硬粥充饥。】
【而晏殊这边呢,宋真宗皇帝非常喜欢他,有多喜欢呢?他带着17岁的晏殊去泰山封禅。】
【后来父亲去世了,丧期未满就被皇上叫了回来,不久母亲也去世了。皇帝硬是留着不让他走,可谓是相当器重。】
“这可真是受宠啊!”
“连封禅都带着去,啧啧……”
“等一下!我记得这个真宗是不够格还要上泰山封禅的那个真宗吧?”
“好像是……就那个把真宗名号搞臭的那个?”
赵匡胤:那个晏殊最好是个有本事的!毕竟宋真宗不怎么样,他喜欢的大臣能好到哪去?
【1022年,宋真宗驾崩。13岁的仁宗继位,这个年纪根本把持不住朝臣,于是晏殊提出让刘太后垂帘听政。皇帝和太后都很满意,给他升了官。】
【把这边的范仲淹,历经四年苦读,27岁一举中第,当了一个小官之后,就把母亲接到了自己身边。】
“嘿!我就说,这小子有志气吧!这不?一举中第!”
“还挺孝顺,没忘了自己的母亲。”
“切,他要孝顺怎么不把他继父也接过去享福?”
“你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