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穿透层层宫阙,洒落在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金黄的琉璃瓦、朱红的宫墙,都被这璀璨的光芒映照得熠熠生辉。宫廷内外,鼓乐齐鸣,彩旗飘扬,一片欢腾景象。
甄嬛身着华丽的凤袍,头戴璀璨夺目的凤冠,端庄地站在新帝身侧。她的眼神坚定而又深邃,面容虽带着几分疲惫,但更多的是历经风雨后的从容与淡定。
新帝,她的儿子,在群臣的朝拜声中,一步一步踏上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甄嬛看着儿子的身影,心中百感交集。曾几何时,她在这宫廷的尔虞我诈中艰难求生,为了保护自己和孩子,她不得不使尽浑身解数,与各方势力周旋。如今,儿子终于登上了皇位,她也成为了这后宫之主 —— 皇后。然而,她深知,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的路依旧充满了荆棘与挑战。
登基大典结束后,甄嬛在宫女和太监的簇拥下,缓缓回到了自己的寝宫。一路上,她的思绪万千。
“娘娘,您辛苦了。” 贴身侍女流朱轻声说道,眼中满是关切。
甄嬛微微摇头,轻叹一声:“这算不得什么,往后的日子,才是真正的考验。”
进入寝宫,甄嬛坐在铜镜前,流朱和浣碧小心翼翼地为她卸下沉重的凤冠和繁琐的配饰。甄嬛看着镜中的自己,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但那眼中的光芒却愈发坚定。
“流朱,浣碧,你们说,这往后的日子,该如何是好?” 甄嬛喃喃自语道。
流朱连忙说道:“娘娘,小主如今登基,您就是这后宫最尊贵的人,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甄嬛苦笑一声:“你这丫头,想得太简单了。新帝年幼,朝中各方势力虎视眈眈,后宫之中也未必都是安分之人。我们需得步步谨慎,稍有差池,便可能万劫不复。”
浣碧沉思片刻,说道:“娘娘,依奴婢看,当务之急是要稳固新帝的地位,让朝中大臣们真心拥戴。”
甄嬛点了点头:“你说得有理。只是这谈何容易,那些老臣们个个都是人精,想要让他们真心臣服,还需下一番功夫。”
正说着,外面传来太监的通报声:“皇后娘娘,敬事房的公公求见。”
甄嬛微微皱眉:“让他进来。”
敬事房的公公进来后,跪地行礼:“参见皇后娘娘,奴才给娘娘请安。”
“起来吧,有何事?” 甄嬛问道。
“娘娘,这是新帝登基后的第一份侍寝名单,请娘娘过目。” 公公说着,呈上了一份名单。
甄嬛接过名单,扫了一眼,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忧虑。这名单上的女子,大多是朝中大臣的女儿,她们入宫的目的不言而喻。
“先放在这儿吧,本宫稍后再看。” 甄嬛说道。
公公退下后,甄嬛陷入了沉思。她深知,这后宫的争斗从未停歇,如今新帝登基,各方势力都想通过后宫的女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她必须要为儿子把好这一关,不能让那些别有用心的女子得逞。
与此同时,新帝在御书房中,正面对着堆积如山的奏折,感到一阵头疼。
“这些奏折,朕该如何处理?” 新帝烦躁地说道。
一旁的太监小心翼翼地说道:“皇上,不如先让内阁大臣们拟个意见,您再做定夺。”
新帝瞪了他一眼:“朕若事事都依靠大臣,那这皇位还有何用?”
就在新帝焦头烂额之时,甄嬛来到了御书房。
“参见母后。” 新帝见到甄嬛,连忙起身行礼。
甄嬛摆了摆手:“皇上不必多礼,哀家听闻你为这些奏折烦恼,特来看看。”
新帝叹了口气:“母后,这朝政之事,远比儿臣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甄嬛走到新帝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皇上莫急,凡事都有个过程。处理朝政,需得冷静思考,明辨是非。你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同时也要善于听取大臣们的意见。”
新帝点了点头:“母后教诲,儿臣谨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