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晋北伐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神都,大鲁朝堂上下一片哗然。

我们自己人打自己也便算了,好歹肉烂在锅里,你南晋一个手下败将,篡了位的逆臣之后也敢来凑热闹,那就打。

于是朝堂之上,兵部侍郎周祖义率先站了出来,道:“臣请以淮西节度使衔,领京营左右两路精锐暨远长江人马,驰援寿春。”

原兵部尚书薛平因为宫变之时在皇城内值守,所以不幸为乱军所杀,这导致现在的兵部是周祖义最大。

加上随着朝局稳定下来,首辅严世忠据说病情愈加严重了,所以乾兴帝前些天干脆下令叫周祖义的老丈人,也就是柳百成柳次辅代行首辅之权。

所以周祖义便当仁不让地成了这主战派的老大,其余几个兵部侍郎此时也不敢跟他争。

在周祖义看来,此次南下的帅位非他莫属,这朝中还有谁能同他争。

当然,虽说大家都认为周祖义是最佳人选,但大家还是站了出来纷纷请战。

毕竟不能让人家老大一个人站出来尴尬不是,好歹要陪几个气氛组给人家。

不然到时候史书上就写时乾兴二十五年秋,时伪晋北上,满朝文武一言不发,唯平北侯周祖义一人请战,那太掉面子了。

在龙椅下的一个台阶上,放着储君座,身穿储君衣袍的姬旎此刻正坐在那。

看着下面那些大臣,姬旎感觉自己紧张地快把脚上穿的笏头履挖穿了,至于周祖义的提议她觉得挺不错。

既然人家来打他们,她自己又不知兵,那就让会打仗的大臣带着兵去反击就好。

而且这周祖义既然是周珏父亲,她也听说过对方战纪,如此想来其人应当可靠。

姬旎在心里暗暗把自己要说什么话组织好,就祈祷等下万一父皇问到她,她说的时候舌头不要打结便好了。

就在姬旎默默等着乾兴帝的下一步行动时,龙椅上的乾兴帝突然抬手,指尖在鎏金扶手上叩出清脆声响。

乾兴帝的魂魄早在几日前消散,眼下这副身体全靠周珏的灵气在操控,“准奏,然周爱卿身兼京营总兵之职,不宜远赴边疆。

着令周爱卿为征南大将军,总督三军,坐镇京师,调度全局。另遣龙虎将军周珏统京营左右两路与本部人马即刻南下,驰援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