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陶罐上的划痕

这样的操作,让作坊里的小坝子上很快就铺满了石板,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仪紧接着,苏油巧妙地利用竹子的韧性,编织出一个简陋却实用的唧筒装置,巧妙地将那陶嘴紧紧嵌合其上,仿佛为古老的乐器装上了新奇的发声部件。

随后,他调制出一种特别的“墨汁”,那是石墨与粘土的完美结合,形成的黑泥,通过唧筒的小孔缓缓挤出,如同晨光中缓缓流淌的牙膏,精准地填充在瓷板上的每一道圆槽里。这一切准备就绪后,它们被一同送入炽热的窑炉,与陶钵共赴一场火的洗礼,静待奇迹的诞生。

苏油并没有止步于此,他根据不同的石墨与粘土比例,精心调配了十几种配方,仿佛是一位调香师在寻找那独一无二的香气。当这些“黑金”从窑炉中重见天日,他逐一在陶钵上进行试验,那份专注与执着,就像是一位艺术家在雕琢自己的杰作。

遗憾的是,当时的书写纸太过娇嫩,难以承受铅笔笔尖的压力,但苏油并未气馁,反而从失败中找到了成功的线索。他最终烧制出了合适的铅笔笔芯,并详细记录了各种配比下笔芯的黑度变化,仿佛是在绘制一张通往未来的地图。

程文应,一位见多识广的智者,在审视了苏油用于治印的泥料后,信心倍增。当他看到苏油手中的新玩意儿时,不禁好奇地问道:“贤侄,这又是何等新奇的宝贝?”

苏油神秘一笑,答道:“此乃铅笔也。”程文应初时有些困惑,但旋即恍然大悟,低声赞道:“原来如此,你这是在误导外行啊!这陶罐上的划痕,确有铅笔之神韵。”

然而,程文应很快又发现了新问题:“这笔芯太过纤细,如何握持?”苏油微微一笑,折下一根树枝,巧妙地让史大将其对半剖开,清理内部,使之成为笔芯的完美载体。

接着,他用木屑与胶水精心包裹,放火边慢慢烘干,待外皮坚固后,细细打磨,削尖笔头,对程文应笑道:“姻伯,且看这样如何?”

程文应半信半疑地接过一块陶片,模仿书写毛笔的方式轻轻划过,却不尽如人意。苏油接过铅笔,轻轻将陶片置于桌上,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地写下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十个字,字迹清晰而有力,宛如刀锋刻石。

程文应见状,大笑道:“原来如此,此笔之妙,在于其小,既节省了纸张,又显字迹清晰。只是,能承载这精妙笔触的纸张,怕是难寻啊。”

苏油点头笑道:“的确,所以,纸张的改良亦迫在眉睫。”正当程文应手捧水杯欲饮之时,两人眼中闪烁的,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与期待。

听闻苏油的话,老爷子的太阳穴不禁隐隐作痛,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挤压着他的思绪:“贤侄啊,照你这般奇思妙想,咱们岂不是又要踏上前往纸坊的征途了?

想当初,我这日子可是悠闲得如同林间漫步,风轻云淡啊……”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又夹杂着对过往悠闲生活的怀念。

苏油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叔父,试想一下,若是有一种纸张,能够双面印刷,信息之海岂不是能更加浩瀚无垠?”

程文应一听,手中的茶杯猛地一顿,茶水在桌上溅起几朵水花:“那还等什么?!咱们这就行动起来,让这想法变成现实!”

苏油却摆了摆手,神秘兮兮地说:“且慢,我还需带上一些观音泥粉,这可是咱们实验的关键。”说着,他提起一个篮子,里面装满了细腻如丝的观音泥粉,与史洞修依依惜别后,约定明日携书坊众匠前来制作印胚。

一行人浩浩荡荡,再次来到了程家的造纸作坊。这里依溪而建,绿树成荫,竹影婆娑,俨然一处世外桃源。然而,随着距离的拉近,一股独特的气味扑鼻而来,那是纸浆与草木交织的味道,既古老又充满了生命力。

苏油心中暗想,或许,是时候发挥一下现代智慧,制作一些简易口罩了,既保护了自己,也体现了对工人的关怀。

造纸作坊的工头老许,见东家亲临,以为有什么急事,一问之下才知道是苏家小少爷又要搞新花样。老许虽心中疑惑,但更多的是对这位年轻才俊的敬佩和期待。

实验开始了,苏油指挥着老许搬来一口大缸,一切准备就绪。首先,他向纸浆中缓缓加入了观音泥粉,那比例恰似黄金分割,约占纸浆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工人们按照苏油的指示,将混合物搅拌成均匀的悬浊液,随后开始了操纸工序。

而这次实验的第二大不同,在于操纸的次数。苏油要求工人们将操纸次数翻倍,这意味着最终成品的理论厚度将是普通书纸的两倍。这样的要求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但更多的是对未知的好奇和期待。

更为新奇的是,苏油并没有让工人们像往常一样将纸张贴在墙式。

随后,苏油命工人在石案下生火烘烤,一时间,作坊内烟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不久,一张张崭新的纸张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诞生。

这些纸张经过特殊工艺的处理,虽然厚度与宣纸相近,但质地却更加紧密、挺括。轻轻一抖,纸张便发出哗哗的声响,如同山间清泉般悦耳动听。更令人惊叹的是,由于加入了观音泥粉,纸张的白度得到了显着提升,宛如初雪般洁白无瑕。

这一刻,所有人都被这份来自古代与现代智慧的结晶所震撼,他们仿佛看到了知识传播的新篇章正在缓缓展开……在那张纸上,不仅承载着文字的印记,还微妙地烙印下了细腻如丝的布纹纹理,仿佛是大自然与工艺的巧妙融合。

苏油突发奇想,指挥着工匠们用圆润光滑的鹅卵石,如同艺术家雕琢玉石般,轻轻地在纸面上拂过,每一次触碰都带走一丝尘埃,留下的是更加晶莹剔透、平滑如镜的纸面。那些原本藏匿于纤维间的观音土粉末,经过这番洗礼,几乎隐形于无形,只留下一抹淡淡的、不易察觉的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