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刘恒不想说话,眼睛直勾勾的盯着那些数字。
朱棣也差不多,“朕要是有这些粮食和钱,年年北伐都没问题。”
众人心里都有想法,回去就想办法找那些有钱人开刀,他们也想当个有钱人。
【安稳内部后,朱由校将目光放到北方,准备一举打垮建奴和蒙古。】
忽必烈脸色一垮,不用看他都知道蒙古要完蛋了。
【首先是西北边军率先动手,一举收复河套。之后,朱由校御驾亲征,调动几乎所有北方边军,以及京营北军和勇士营骑兵,总兵力几十万,包括二十万骑兵。】
【天启六年正式北征,用时几个月,彻底平定北方,建奴沿着北方冰原逃亡欧洲,蒙古各部落投降。】
虽然说的简单,但实际不一样,平台智能将这次北征的详细情况都放出来了。
“二十万骑兵,还是全副武装的骑兵!”刘彻羡慕嫉妒恨啊,他怎么就没这样的底子,要不然匈奴算什么。
其他人也是一阵眩晕,特别是宋朝皇帝,二十万骑兵啊,这规模想想就让人窒息,他们宋朝不就是缺骑兵嘛。
至于连天子座驾都凑不齐的刘邦,只能嘟囔一句,“乃公真穷啊。”对比朱由校,他这皇帝算什么!
就连朱元璋和朱棣也很吃惊,他们虽然不缺骑兵,但也做不到这种上来就是二十万骑兵啊。
至于嘉靖和万历,要不是顾及面子,都要去抱朱由校大腿了。
【占领草原后,朱由校在草原上设立四个都司,每个都司下面四个旗,统管所有草原人。同时调集八万骑兵,又征兵两万蒙古人镇守草原。因为当时白灾厉害,朱由校调集大量物资救济牧民,没几年,蒙古人就成了最忠诚的。但凡敢在草原上说朱由校坏话,被人当场打死都很正常。】
【因为当时大明军队武器装备先进,战争伤亡很小,每次打仗奖赏很多,而且只看军功,所以当时的大明人那是争着当兵,像是蒙古人,每次征兵,几个都司都要先组织人手比武,按名次确定名额。因为当兵真的能升官发财。】
【特别是天启十八年,朱由校于皇陵外设立庙宇,凡是自朱由校登基以来死于战场的士兵,都设一牌位于内,那些没有家人的士兵骨殖也安置在这里。朱由校也做了规定,自他开始,凡是大明皇帝,每年都要带着文武百官前来祭拜这里。】
【从这之后,明军对皇家的忠诚直线上升,所有人争着抢着加入军队。】
忽必烈之前就猜到蒙古完蛋了,现在确定了。不过看着朱由校的做法,他也没意见,蒙古人还过得好好的。
“这才是军心所向啊!”始皇帝喃喃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