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老九的春天】

韩桢来了兴致,问道:“按你这般说法,一支由神舟组成的战舰群,约莫需要多少士兵?”

匡子新掰着手指估算道:“水师与陆军不同,兵贵精而不在多。人一多,混战之中反而更容易出乱子。神舟六百人,三艘客舟各二百人,火船三十人,拖拽船三十人,再加上厨子、匠人、军医、贴客、火儿等杂七杂八的人手,约莫一千五百人!”

韩桢点头道:“好,你就按六千人的标准来招。等我回去后,会按照你的要求,让军械工坊定制一批水师军械。”

“县长,能否再给卑下安排几个读书人做账房,俺识的字不多,粮草俸禄啥的算不明白。”

匡子新挠了挠头,面色尴尬道。

韩桢不由笑道:“放心,过几日会有录事参军与一批随军书记抵达,往后水师一应后勤,由他们负责,伱只需专心操练士兵便可。”

“多谢县长!”

匡子新顿时满脸喜色。

韩桢拍拍他的肩膀,吩咐道:“走,去你家坐一坐。”

“是!”

匡子新哪敢说不,将半框铜钱背上牛车,在前面带路。

他家村子距离港口不远,沿着小道走了不到两里地,便来到一处村落。

渔村很小,只有三四十户人家,黄土夯成的墙,外加一顶茅草屋,这是如今乡间百姓的标配,砖瓦房那是地主才能盖得起。

门前,是竹篱笆围成的小院子。

一名老妪和一名少女,正在院子里用木梭修补渔网。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渔民几乎不种地,主要海边的土地与气候,也不适合种地,完全靠捕鱼吃饭。

捕到鱼卖钱换粮食,捕不到就饿肚子,就这么简单。

“二哥,你怎地回来了?”

见到匡子新,少女面色一喜,正准备迎上去,却见身后还跟着一群骑兵,立刻顿住脚步。

匡子新介绍道:“阿娘,四姐儿,这是韩县长,今日来巡视水师,顺带来家中坐坐。”

北宋的称呼很有意思,弟弟、妹妹称作哥儿、姐儿。

就连皇室也不例外,赵大私下里喊赵光义,都是唤二哥。

据说烛影斧声那夜,曾有带御器械听到赵大厉声高喊:“好为之,二哥杀我!”

韩桢的大名,如今整个山东之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老妪赶忙躬身道:“小民见过县长。”

匡子新不过才二十岁,其母最多也就三十六七,但看起来却如同六十多岁一般,腰背佝偻,头发泛白。

少女躲在老妪身后,露出半个脑袋,扑闪着大眼神,好奇地打量着韩桢以及老九等亲卫。

少女皮肤有些黑,不过眉眼却很俊秀。

察觉到少女的目光,老九神情有些不自然,努力挺直腰板。

“不必多礼。”

韩桢说着翻身下马。

匡母吩咐少女从家中搬来几个小竹凳,又亲自端来一碗水,局促地说道:“家中茶叶吃完了,只有清水一碗,韩县长莫要嫌弃。”

“夫人客气了。”

韩桢微微一笑,接过破了一角的陶碗。

就这个碗,估计还是她们吃饭用的,至于杯子,压根就没有。

赵宋朝廷把山东之地祸害的太狠了,哪怕韩桢推行仁政,轻徭薄赋,又贴钱又贴粮,但没有个两三年时间,底层百姓根本缓不过气。

山东多匪寇,也不想想为什么多匪寇。

百姓都他娘的被逼急了,实在没活路了。

坐在小竹凳上,韩桢抿了口清水,攀谈道:“匡子新才干出众,如今被我升为水师教头和旅长,过几日夫人与小妹随我一齐回益都,在郡城安心养老。”

去益都?

匡母诧异的看了眼匡子新,而后手足无措道:“这……俺一个乡间妇人,怎能去郡城呢。”

匡子新劝道:“阿娘,孩儿如今操持水师,也顾不上你们,不如随县长回益都,好生养老。”

“俺……俺在郡城也没个落脚的地方,往后怎么过日子,还是算了。”匡母连连摆手。

她在渔村生活了一辈子,如今骤然听到要去郡城生活,心里怵的慌。

倒是少女听到要去益都,双眼一亮,流露出惊喜和期盼之色。

韩桢打趣道:“夫人宽心,房子我会安排,况且你儿子如今当了官儿,每月光俸禄就七八贯钱,还怕养不起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