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膺是桓帝时名臣,其门生弟子和影响力至今还在,家族子弟有多少人,叫什么,只要是士族都耳熟能详,肯定不能造假造到他头上。
李固就简单多了,他是七八十年前的大名士,被当时跋扈将军梁冀诬告杀害和灭族。
随同他一起被害的还有两个儿子李基、李兹,只有小儿子李燮逃得性命。
后李燮任官河南尹,在任两年便因病去世。
其子孙携棺回故里广宗,黄巾再度起事占据广宗,朝廷剿灭黄巾,官兵反贼数度屠城,李固一门也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算算年龄,李燮若是活着,也应该有六十多岁。按照二十年一代计算,差不多是三代。
正好符合李源要求。
想到就做,李源闪身进了仓库,拆了一个装衣服的香樟木箱子,用锯子锯成一块块长五十厘米,宽三十厘米左右的木板。
先在电脑里的输入方式中搜索出小篆格式,然后一笔一划照葫芦画瓢刻下李固父亲李颌的名字以及他的几个重要职位。
然后就是李固本人简略信息,两个跟着被害的儿子李基、李兹。
着重编写的是李燮生平,以及他这一支子孙信息。
反正是乱世,全国死去的人口数不胜数,李源再怎么胡编乱写,也没有人能考证出来他说的到底有没有这回事。
至于户籍居住所在地,他把自己定在冀州安平郡广宗县。
因为广宗这个地方,黄巾起义前人口密集,大小家族上百家。且黄巾之乱以后屡经战乱,经受了一次又一次屠城。
当年曹操诗中“千里无人烟,白骨蔽平原”,描写的就是这个地方。
把他的户籍地点定在这个地方,谁还记得当年是不是在该地李氏家族有几个子孙?
目的就是让人无从考证,更加方便浑水摸鱼。
刻好之后就是做旧,这就简单了。
用一字螺丝刀在木板上横七竖八刻些划痕,在火中烘烤成黑色,棉布蘸水使劲擦,再浸水一小时晾干,烘烤。
反复几次,这几块木板看上去就像经历了上百年岁月侵蚀一样,沧桑古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