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白欢喜

如今朕已经承诺二叔和三叔俩人到新岛屿上,移封让他们自己开疆扩土,打下来多大的地盘都是他们自己的,朕也已经放出二叔来了。

让其去找到三叔商量一起去新岛屿一事!

朕也同意了二叔和三叔他们在大明各个省自行招募百姓,士兵到南宣部洲上开藩建国。”

众人听到宣德皇帝前面一段话后,脸上先是一喜,可听到后面那一段话后表情随之僵硬了下来。

众人内心道:“发现了一块跟大明差不多的地盘,那是好事,结果皇上却要让藩王移封过去,现在天大的好事都跟朝廷没有关系了。”

要是皇上不移封出去给那些藩王们,那就是妥妥的好事了。

文武百官谁都想要开疆扩土,在史书上留下好名声,这样的大功绩却没有众人的一份。

众人内心难免不高兴!

青史留名的机会恐怕众人是得不到了。

而宣德皇帝肯定想到了这其中的利弊问题,内阁首辅杨士奇和英国公张辅等人也同样想到了其中隐藏的问题。

当初宣德皇帝可是说过的,大明百姓随便二叔三叔他们招募多少。

只要百姓愿意,宣德皇帝就放人。

英国公张辅还好自己本来对封地的需求就不大,或者说英国公张辅对封地封国这些事看开了。

在国内是想都不用想封地这些事情了,除非宣德皇帝把自己的封地或是封国,分封到非洲,北美洲这些地方才有可能。

但是朝廷上的文官集团们就不一样了,文官想要封爵可比武官们可能多了。

武官们只要在战场上杀敌立功,慢慢等到功劳累计起来达到封爵的地步就可以封爵了。

要么你就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出来,并且对国家和皇帝还是有好处,文官们才有封爵的可能。

武官要冒着生命危险建功立业从而封爵,文官们要么就是治疗地方取得非常好的成才有可能。

眼前的内阁首辅杨士奇,思考了一番后,内阁首辅杨士奇道:“皇上,其实这也算是一件好事。”

藩王们愿意移封到海外,我大明的土地就空了许多出来,百姓们就可以有更多的土地种植农作物了。”

等到农作物成熟了,丰收了,对朝廷和百姓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百姓丰收了,可以去换取银子,给家里的人改善改善一下伙食或是买几件新衣服什么的。

生活条件也能好一点不是。

土地丰收了,到时候朝廷也能收到更多的税收,国库里的银子多了起来。

要是国家哪里发生了什么水灾或是旱灾的,国家也有白银拿出来镇灾,解救大明的百姓不是。

宣德皇帝听后认同的点了点头!

内阁首辅杨士奇又道:“至于藩王们所带走的大明百姓,其根子或是祖先还不是在我大明境内!”

到时候他们年纪大了内心思念故土之情会越来越重,到时候他们脑袋里想着什么时候才能落叶归根了。”

这些人本质上,依就是我大明的百姓。

另外藩王们过去南宣部洲后我大明还有一件好处,短时间内看起来效果不那么明显,可是眼光放长远之后看效果才体现出来。

就好比一个苹果表明已经腐烂了,可是里面却是完好无损的,只需要用刀子切除苹果表面,那腐烂的一部分。

就可以看到里面的完好之处。也就是好处。”

宣德皇帝感兴趣的挑了挑眉毛说道:“杨爱卿!大明有什么好处?”

内阁首辅杨士奇拱手说道:“税收!只要百姓们跟着藩王们去了南宣部洲的人多了,那么留在我大明的百姓自然就少了。

一个两个藩王所带走的百姓看不出来什么,若是我大明境内的其他藩王们都移封到南宣部洲上去。

到时候藩王们所带走的百姓何止现在的几十万这么少的人?

大明人少了,地多了,自然就会人人有地可种,不用租地主家的土地耕种了。

而且百姓们租地主家的土地耕种,地主收的租金也一定会很高。

要不然人家地主凭什么要租给你,人家不会自己种吗?

就算是地主人没有那么多,人家地主不会雇佣人手过来帮忙吗。

而那些地主看见百姓们一个个的都有土地耕种了,其想要让百姓租地主就得把田租降下来,就算是地主们不情愿,那也得降低地租。

否则百姓们就跟着藩王他们出海去新封地那里去了,到时候谁去给地主他们种地?

而且藩王们对肯跟着自己去新封地的百姓,一定或多或少给出了丰富的条件,让百姓能跟着自己过去。

而地主们一但把田租一降,朝廷赋税自然就能多收一些以充实国库。

这其实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只是这一招是先苦后甜的招数,而且对一些人来说是挺痛苦的。

英国公张辅看着内阁首辅杨士奇内心道:“好一个内阁首辅,这家伙说话的本事,越来越漂亮了。”

宣德皇帝好奇道:“朕记得杨爱卿!家族中的良田也是不少的吧?佃户也是挺多的吧?”

内阁首辅杨士奇躬身道:“启禀皇上,臣之家族,小家也,大明,乃大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