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在接过了新军编练处主任一职之后,立刻宣布了将整个奉军改编为东北国防军的计划。
废师为旅,组建独立兵种,加强对空军的培训,同时编练重炮兵与工兵部队。
裁撤老弱人员,精简力量,节省军费。
提出要逐渐将原先分散的奉军改编为拥有22个国防旅与一些炮兵旅,骑兵旅统一编制的混合部队。
韩麟春倒是继续去管理他的奉天兵工厂。
但郭松龄也在奉天兵工厂里新建立了监察处,专门查处贪污腐败问题,搞得韩麟春之前做出来的许多老账全被扒了出来,在厂子管理方面束手束脚。
而在急需重振的东北经济方面,郭松龄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首先和朝廷的商务部建立了联系,愿意恢复在战前中断的东北大豆、矿产、木材生意。
不过更关键的是目前双方的互信问题。
双方在山海关一线来回打了七八年,最远的一次奉军都推进到四九城下了,而更别提每一次作战之中奉军的轰炸机都会来京城上溜达几圈。
可以说,如果想要实现东北与朝廷的关系正常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于是,郭松龄提议双方暂时先搁置关于双方政权与名义上的归属的问题,而是先做出一些互信措施。
比如说在山海关防线附近实现非武装化,双方撤离部队20公里,在整个边境线上开放商贸通道,允许跨界追捕罪犯和居民自由流动,但要实行通行证制度,配合遣返藏匿人员等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冰也需要时间和努力。
但郭松龄相信,只要双方锲而不舍的在一个方向上努力,终究会使得双方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尽管这个过程会非常的曲折。
但是东北现在已经伤不起了,再打下去恐怕就要陷入民穷财匮的境界,最终也只会将这千里山河拱手相让给日本人,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场景。
相较于郭松龄和朝廷方面在谈判桌上打拉锯战,安徽方面倒是迅速给出了积极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