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秦王决水淹三军 晋兵合力收四城

秦王本纪 墨染幽兰 3108 字 9个月前

李庚道:“黄河之水淹了灵州城三日,奈何不见西夏士兵弃城而逃?再过些时日,倘若水势渐退,如何是好?”

李智道:“义父多虑了,若灵州是座孤城,必然如此。然灵州城距兴庆府甚近,必然潜逃。义父可令探马密切关注,提前布防。”

李庚闻之,吩咐李礼如此如此。

李礼领命告退。

是夜,果见拓跋赫昶潜逃。探马见拓跋赫昶撤掉北城门守卫,偷开北城门,赶忙报知李礼。李礼闻之,赶忙率兵前去拦截。

拓跋赫昶撤掉北城门守卫,令其打开北城门。守卫打开城门,四处望之,不见一兵一卒,赶忙报知拓跋赫昶。

拓跋赫昶闻之大喜,赶忙令守卫大开北城门,率军乘船出行,拓跋赫昶出城后,急奔兴庆府,行军三里,只见前方火光四起,早有大军在此等候,为首一员大将乃李礼也。

“拓跋小儿,我等奉秦王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何不速速投降?”

此时守城士兵前来相告,言:将军走后,秦兵率军攻城,城中三军无首,此时灵州城已失。

拓跋赫昶顿时瘫倒在地,此时一声马嘶声传来,拓跋赫昶回头,却见王通率军断其后路。拓跋赫昶见状,羞愧难当,遂拔剑自刎,余者见之,皆弃兵而降。

李礼、王通见拓跋赫昶已死,遂提着拓跋赫昶头颅,押着投降士兵,率军返回灵州城。

李庚见拓跋赫昶已死,余者皆降,遂下令犒赏三军,三军将士感激不尽。

李庚自占领灵州城后,令士兵搬砖担土,修复城墙,旬日之内,水势渐退。

自李庚夺得灵州城后,西夏士兵人人惶恐,无不惊骇。拓跋建英闻知病情愈加严重,亲卫见之赶忙去请军医。

李庚见时机成熟,遂向李智问计。

“我军占领灵州,距兴庆府一步之遥,当如何取之?早日攻占,早日班师回府。”

“回禀义父,此刻时机未到,不可慌忙出兵兴庆府?”

“缘何如此?”

“兴庆府北上仍有定州为援,东部仍有夏、盐、银、绥等数座城池。我大军征战数月,此刻不宜出兵,应当休整军队,联合晋王同时出兵,先拿下东部四城。”

“我等领旨攻打西夏,晋王如何肯出兵?”

“西夏东部四城,半数曾为晋王封地,只是晋王北上拒蒙,且西夏兵马不深入晋地。如此两座小城晋王不以为意,若我军将四城皆予晋王又该如何?”

见李庚沉思,李智又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秦地自足尚可,不宜扩张领土,以防圣上猜忌。今将东部四城作顺水人情,晋王必定出兵。我军当图兴庆府,此功亦不小也。”

“依智儿看,应联合晋军先取哪座城池?”

“孩儿认为,银、绥两座小城,地处晋地封地边界,不足为虑,义父联合晋王出兵,绕过银、绥两座城池,大军直逼夏州城,若夏州城失,银、绥两座城池如探囊取物也,待夏、银、绥三座州城尽得,盐州城孤立无援,必然投降?”

“此次谁可为使?”

“义父自当统帅三军,李礼、王通皆为武将,智儿此次不宜出行,李默世子尚年幼,此行非世子殿下亲去不可。世子殿下八面玲珑,又为嫡长子,晋王见世子殿下亲自前去,自是赚足颜面,必然出兵相助。”

李庚闻之,遂唤李峻前来。

未几,李峻至。

“父亲唤峻儿前来,有何要事?”

“我军连战数月,应当休整,眼下欲攻打夏州,联晋王出兵。”

“父亲此举甚好,不知前去晋地,谁可为使?”

“晋王贵为帝室之胄,为父此时率领三军,此行峻儿可愿为使?”

李峻闻之暗忖:晋王虽为帝室之胄,然心性平和,又同与父亲戍守边关,定然出兵相助。亲兵前去即可,父亲此行令我为使,定有远虑。

遂道:“孩儿此行,定不辱命。”

李庚闻之大喜,道:“峻儿此行,莫失了礼节,亦莫失了世子风范。”

李峻领命告退。

待李峻走后,李庚道:“峻儿不曾远行,此行路途遥远,唯恐有失。”

李智道:“义父勿忧,世子殿下自保有余,义父可令亲兵远随,暗中保护即可。”

李庚遂下令,令亲兵暗中保护李峻。

晋王赵佐,表字少辅,先皇赵询第五子,当朝皇帝赵偕之弟,庶出,性情淑均,不喜权争,先皇不喜,故封赐晋王,掌管晋地,北上拒北蒙。

这日,晋王赵佐正在府中踱步,下人来报:门外秦王世子李峻拜见。

赵佐闻之,暗忖:这李峻随父李庚此时正与西夏交战,来此作甚?一时捉摸不定,遂唤下人将李峻领入待客厅。

下人领命告退。赶忙去领李峻入府。

李峻此次初入太原府,见府中摆设甚是简陋,不禁暗忖:这晋王赵佐好歹也是帝室之胄,奈何府中不比秦王府气派?

正思间,下人道:“世子殿下请进,王爷已在待客厅中等候,奴才不便进入。”

李峻闻之,忙整理衣襟,步入厅中,只见这厅中亦不如秦王府。

赵佐见李峻前来,佯不知其在西夏。

“贤侄不在京兆府享福,怎有空来此寒舍?”

李峻闻之,赶忙作揖道:“侄儿拜见晋王叔父,叔父安康。远道而来不曾备礼,小小玩物,聊表心意。”

言毕,从袖中取出一锦盒递上。婢女见之双手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