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还想从窗口往里看,被南音拉走了,刚来书院,还是不要做太出格的事情为好。
书院很大,光是藏书楼就有好几座,里面都有不少学生正在读书,也不好去打扰。一直转了大半圈,到了一座僻静的讲堂,看到里面只有一男子正在低头在木简上写着什么。
南音放轻脚步,走入堂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那男子正在抄写着《离骚》。而他写到“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一句时,似乎停顿了许久。
“咦……这位兄台,可是新来书院的吗?”他似乎突然发现了堂中有人,抬起头来。
“十分抱歉,打扰兄台了。小弟祝英台,今日才到书院。”南音赶忙拱手道,“看兄台执着于此句,不知可是有何心事?”
“心事倒也没有,只是写到此处若有所感,不知祝兄可有高见?”男子看了眼自己刚才写的字问道。
“恐年岁之不吾与,与其伤春悲秋,不如将有限的时间寄情于所向往之事。”南音回道,其实只是想找个借口套近乎,看能不能问些线索。
“哈哈,说的太好了,当真是我的知己呀!我正写不下去了呢,瞧瞧这说的,既是如此惶恐,何不随心而去,起码痛快!”男子很是爽朗,哈哈大笑道,“在下陶潜,很高兴识得祝贤弟。”
南音努力做着表情管理,却不是太容易,眼前这个人,竟然是陶渊明啊。
其实陶渊明的名字历来没有定论,有的说他辞官之后才改名为潜,也有相反的论调。
最官方的一个说法,他原名只有一个潜字,取自《易经》乾卦初九,潜龙勿用。这一爻乃易经的第一卦第一爻,意喻着事事争先。
可是后来他仕途不顺,觉得是潜龙二字不好,便自己改了名,取的乾卦第四爻,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是名渊明。
“小弟不过是随口胡说罢了,”对方可是陶渊明唉,不过最要紧的还是线索,南音试探着问道,“不知陶兄来书院多久了?”
“有一年多了,此地确是读书的好地方,不过我将至弱冠,不能一直安居此处,”陶渊明笑道,“恐年岁之不吾与,还是想要出去闯荡一番呀。”
“陶,陶郎君……你能不能给我签个名呀?”雨林已经按捺不住激动。
“签名?”陶渊明一脸疑惑。
“就是……想要一幅您的墨宝!”雨林想了想,换了个说法。
“哈哈哈,小兄弟说笑了,陶某家道中落,一介布衣,什么宝不宝的。若不是得家严故人举荐,哪里能到这丰西书院读书。”陶渊明生性豁达,谈起自己的家世也十分淡然。
“银心,别胡闹……不过陶兄大才,将来必定可以流芳千古。”南音这句话说得真情实感。
“祝贤弟可太会说话了,共勉,共勉!”彩虹屁嘛,陶渊明显然也吃这一套。
“我注意到咱们书院的标记是一柄宝剑,这倒是稀奇,不知陶兄对这剑可知一二?”南音趁机开始套话。
“嗯?宝剑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咱们游历于世间,可不就是孤身一人,读书也是如此,只能靠自己嘛。”陶渊明煞有介事的说道。
南音忍得很辛苦才没有笑出声,这大哥是真能胡扯啊,而且这两句诗,是出自他的《拟古》,没想到竟是这样写出来的。
“祝贤弟,你们在这里呀,午膳时间到了,我去房间寻不见你你们。”梁山伯从外面走进讲堂中,看到陶渊明也在,“陶兄,要一起去用膳吗?”
“喔……我就先不去了,还有些功课没有做完,你们去吧。”陶渊明开始翻书案上的木简,脸上也没了笑容。
“那好吧,祝贤弟,请随我来。”梁山伯也没多说什么,转身朝外走去。
“陶兄,那我们就先告辞了……”南音拱手行礼,觉得陶渊明的态度似乎十分奇怪,好像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