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前面这段是偏重在破妄。佛陀的破妄方式就是说,他告诉你说,如果你觉得妄想是那么真实,那它应该有个处所啊,结果我们在整个七处破妄,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答案是觅之了不可得。当我们看花的时候,妄想就在花上;当我们看地板的时候,妄想又把它带地上去。所以妄想是跳动式的,它只就是根境碰撞当下的一个假相。当根境别离的时候,妄想就没有了,但是我们心中不断地打它,它就变成很有力量。是这个意思。

那么我们把妄想破坏以后,那我们云何应住呢?我们如何找回真心呢?看下一段,丁二、知真本有。我们一个真实的心性是众生本具的,它随时等待我们回家的。我们虽然无量劫来打那么多妄想,但是一念心性它可从来没有离弃过我们,随时等待我们回去,叫知真本有。这当中有两段,戊一、问答释义,戊二、现相证成。佛陀先用一个问答来回答这个义理。这当中是如来问,陈那尊者回答,最后如来印可。这个答案是由佛陀的弟子来回答的。看如来是怎么发问的,看经文:

尔时世尊,舒兜罗棉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大众:“我初出道,于鹿苑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

那么这个时候要讲话之前佛陀先显出一个相状,他展开他柔软又微细的、具足光明的手,打开五轮指端,等于是这个时候安慰阿难尊者一下,说你不要怕,妄想本空,但是你有一个更好的安住处,我现在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就教诲阿难说,我最初出道的时候,我先到了鹿野苑度化五比丘,其中一个就是憍陈那,阿那多憍陈那,五比丘之首。佛陀讲一句重要的话说,一切众生之所以不能够成就出世的无上菩提、成就阿罗汉的圣道,为什么呢?因为被客尘烦恼所耽误,就住在自己的烦恼妄想。那么这个时候,佛陀就问这些阿罗汉说,你们当初是怎么远离这个妄想的,你可不可以以过来人的角度来开示这些凡夫众生呢?你们当初是怎么远离你们心中的妄想?这个时候,佛陀要弟子们现身说法。这个时候,身为长老的憍陈那尊者就先回答。看经文:

时憍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佛言:“如是。”

这个时候,憍陈那尊者就现身说法说,我身为僧团当中的长老——因为他是所有弟子当中第一个出家的,也是第一个成就圣道的——独得解名,最初解,佛陀给他一个名字叫最初得到开悟的,叫作“最初解”。他是解到什么意思呢?解到客、尘两个字的意思,这以下就个别说明什么是客、什么是尘。客跟尘主要的观念就是生灭的,但是客是比较大段的,就是讲的一期的生命的果报;尘是比较微细的,就讲到我们内心的妄想,我们面对果报打的妄想,但这两个都是生灭的。

憍陈那尊者说,世尊,比方说有一个人他从事长途的旅行,他走累了以后怎么办呢?就暂时寄住在旅馆当中,或者是一个晚上休息,或者吃一餐饭。总而言之,睡完觉、吃完饭,他就必须要俶装前途,开始整理行装,再一次地出发,他不可能长久住在旅馆。但是身为主人,他就一直安住下去。所以我就思惟,暂时住的叫作客人,永久住的叫作主人。所以,他就是从生命当中,在一期当中,我们出生到生老病死,这个果报是变化的,那么一定有一个不变化的东西存在。我因为找到这个不变化的东西,所以我证得阿罗汉果。这是第一个思想。

第二个,又比方说,一个新霁,就是雨后天晴,天空清澈的太阳慢慢地升天,阳光透过门缝照入于房间当中。透过光明,我们看到空中有很多灰尘。灰尘是摇动的,但是虚空却是寂然不动的。所以我就思惟,沉静不动的是虚空,摇动变化的是灰尘,那么以摇动的是灰尘义。所以,憍陈那尊者他之所以证阿罗汉果,他就是看到了虚空是不变的、灰尘是变化的,灰尘指的是我们的妄想。不过这个地方的道理跟大乘的不二的道理有点不同,后面的不二的道理是佛陀亲自开演。阿罗汉的空性是跟有是对立的,他认为生灭跟不生灭是对立的。什么意思呢?从小乘的思想,认为妄想是一无是处的,所以他把心带回家以后他就不再打妄想,他认为你安住在不生灭心你就不能打妄想,你打妄想你就不能安住在不生灭心,你要两个选一个,生灭跟不生灭是对立的。

所以小乘的法,它的四谛叫作生灭四谛,它是对立的,空有是对立的,有为跟无为是对立的,无为的是一念心,有为的是妄想。所以,阿罗汉他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他基本上不打妄想。我问大家,菩萨打不打妄想?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提心呢?他怎么受戒的时候缘境发心呢?菩萨是——生灭跟不生灭是不二的,他是从不生灭心中假借妄想来成就他的功德,借假修真。所以,菩萨是不住三界的妄想,但是他必须要假借心中的想象,我们不要说妄想,说妄想可能会误解。阿罗汉是认为想象是完全没有价值的,他认为你一旦想象,就完全破坏清净,所以他把心跟想是一刀分成两段,你要么想,你要么是安住在心,阿罗汉是这个思考,虚空跟灰尘要选择一个。

小主,

但是,下一段还没讲,我们先讲出一个道理就是说,大乘佛法是认为心也可以想,在想当中又不离开心,就是他能够真空而妙有,妙有又不离开真空。所以大乘佛法心跟想是不二的,诸位一定要把这个思想建立起来。我们可以同时安住在不生灭心,但是同时产生很多想象,但是我们又同时无住。无住也可以生心的哦,诸位,知道么?我们不是说把所有的想象都消灭,我只是告诉你不要住在上面。如果你都没有想象,你就很难发菩提心了。你要缘众生苦起大悲,你要缘佛的功德起好乐,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要缘所缘,都有一个所缘境的哩。你要布施,你也要缘众生的境才能够布施的。我们的意思就是说,你要把这个妄想的心转成一个正念的思惟,但是它的本质也是想象,只是它是如理的,它的想象是从内心的思惟产生的。

我们这样讲好了,如果你这个想象是外境刺激的,这个想象好不好?对,不好。只要这个想象是别人讲一句话或者你看到什么事情产生的,这个肯定是颠倒想。只要这个想象的来源是外面给你的,外面的东西,《楞严经》讲是借来的,借来要还的了。当这个境消失的时候,你就还给对方了。但是这个想象是你内心如理思惟产生的,这个好不好?好,对!从内外就知道。你看我们现在都活在妄想,所以我们往生,弄得自己非常没把握。我们一个人要往生,要假设临命终的时候没有人刺激我们,要假设我不能死在马路上,我要假设身上没有插管子,我要假设有人帮我开示,我要假设有人帮我助念,我要有七八个因缘具足,我的正念才会勉强出现。你认为这个正念,你觉得靠得住吗?只要有一个人不见你,你就完了。所以我们依止外境在修学是很麻烦的,诸位知道吗?因为你不是操之在我。

所以,如果我们现在养成一种用妄想心来修学,你一定要有佛像你才能产生皈依的心,你一定要在一个好的环境你才能够产生正念。好,你所有的正念就像佛陀跟阿难尊者说的,你为什么经不起考验,因为你所有的戒定慧的正念都是借来的。你看到佛相好你才出家,哪一天我变丑了,你就还俗了,因为你出家是跟佛相好借来的嘛。佛陀说为什么有光明呢?跟灯光借的,跟太阳借的,太阳一走就把光明带走了。为什么会有动?跟风借的,风一走,动就没有了。佛陀说,阿难尊者你想想看,你把借的东西都还完了,剩下才是真正你的东西。诸位,你现在所有的善根如果是借来的,都还给人家,你剩下是什么东西?想想看啊。你一定是如理思惟,发自内心的善根,这才是真的你的东西。

所以,在佛教的观念,你的心念只要是从内出来的,才是你的东西,是你的真本事。你要布施,要别人很多人勉强你、硬把你带去的,这个布施都不是你的东西,那是别人借来的。所以说,在整个《楞严经》当中,小乘佛法是对所有的想象一概否定,大乘佛法是否定由外境刺激的想象,这部分是否定的,因为那个想象没有一个是好的,颠倒想,但是它肯定由如理思惟产生的一个想象,比方说菩提心的想象,比方说布施的想象,比方说持戒的想象,这个是值得肯定的。因为你没有想象,你的生命就没有动力,因为不生灭心它是不能产生造作的,它是无为法。所以我们要知道,安住,是安住在不生灭心,但是你要修行,就要靠想象啊。菩萨的好乐、菩萨的意乐是想象而来的,它才有动力啊。我为什么从台湾飞到新加坡来呢?这也是一个美好的想象,我感觉跟你们有缘。对不对?那也是一种美好的想象来促成一种修行的动力嘛。你看阿罗汉证得空性以后他完全没有生命力了。

所以,完全否定想象好不好?不好!对了。你要分辨什么是颠倒想,什么是如理思惟。我再讲一次,只要你这个想象是从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刺激而产生的,通通不是你的东西,即便它是一个善念,这个善念也不是你的善念,是脆弱的善念,因为外境会把它带走,临终你要还给人家的。只有透过你如理的思惟产生的善念才是你的东西。诸位你还记得《印光大师文钞》有一个公案吗?有一个弟子问印光大师说,您老人家一辈子劝人家念佛往生,您真地看到有人念佛往生吗?印光大师说,全世界的人都没往生,我照样往生。印光大师往生的力量不是借来的,对不对?你一定要看到别人往生你才往生,那要是这个世间末法时代没人往生了,那你也没办法往生了。所以,印光大师的往生是透过如理思惟、透过智慧的抉择,不依外境,禅宗说的,不与一切万法为伴侣。所以,外面变他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