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院,进了腊月里,眨眼就放寒假了。
一放了寒假,明显感觉出来,这人员流动更大了。
孩子们暑假都不回老家的,要回老家就是寒假过年。
好在家属院的火车票是由部队出面,统一买的。
女人孩子们先走一步,男人们要坚守到最后,基本上是提前个一两天放假。
家人的安全问题也不用担忧,动起手来,孩子们是一点也不吃亏的。
以防万一,穿的是军大衣,脑子不进水的都会躲着走。
大包小裹的跟搬家有一拼,其实寄包裹也不贵,不过是过日子节省惯了。
能省一分是一分,再不贵也是要掏钱的。
家属院家家日子过得红火,可没有铺张浪费的恶习。
带的都是不穿的旧衣裳旧被褥,再就是吃的,干菜山货都是自家整的。
随着走的人越来越多,年前的辣酱基本上就结束了。
留在家属院过年的人家也该忙着准备过年了,打扫清洗,备年货,活也不少啊。
别人放假是真的放假,朱竹可不是,她是真忙啊。
这段时间还积压了不少账,放假的第一天她就起了个大早,外面天还没亮呢。
她出去拉个屎,又飘起了雪花了。
留在家属院的孩子们还是照常训练的,三哥娃两个老人都出门了。
大山在屋里把炉子弄的旺旺的,炕也给烧上,炕上给媳妇留了一床被子。
朱竹冻得哆里哆嗦的进屋,嘿,脸盆里都给倒上水了,温度刚刚好。
大山帽子围脖手套都武装好了,准备出门了。
“中午能回来吃饭不?”
“回不来,你们别等我。”
越到年根,大山是越忙,两口子一样。
王海霞和朱柳现在都是掐点过来的,把家里的小闹钟拿到招待所了。
八点,这个点过来,锅里给她俩留的早饭,别人都吃完了。
往里屋一看,炕上坐满了,摆了三个炕桌。
俩老头在摸扑克呢,一大早就打上了,俩人也能玩。
三孩子一张桌子在写寒假作业。
朱竹一个人一张桌子,她周围东西最多桌子上满满当当的一摞摞的,一边还一个小筐。
手上的算盘噼里啪啦的响着。
“你俩上午蒸馒头,顺便蒸锅包子,咱中午就吃包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