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院的孩子们从小练到大的童子功,就算有加分项,也是多少年的苦练得来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大光明。
说到军校这个话题,王海霞和朱柳瞪大了眼睛听着,就怕错过什么重要信息。
王海霞连着写了好几封信回去,主题就是一个,让男人看着孩子们念书写作业抓成绩,将来让孩子们考军校。
朱柳也有学有样,写信回去说学习要从娃娃抓起,让婆婆没事带着孩子去阅览室待着,要让孩子从小熏陶。
再就是劝周叔回去养老。
“九九妈妈,你帮着劝劝老爷子呗,回家多好啊。我们都在身边,在这山沟沟里,冬天这么冷。”
离城里老远,车倒是方便,那车坐的也受罪。
朱竹答应着,“我跟周叔说说,其实周叔是在这习惯了,你们想周叔了过来就是。”
“给爹养老是儿女的责任,我们不能推卸责任。”
……
·
时间过得飞快,来住了十天,离别的时刻到了。
老的小的都不回去,说是在这儿习惯了。
孙素芬是最不舍的,其实她心里也认同了,儿子在这儿过得很好。家里三个小子干啥都一块。
她心里不得劲,就是儿子啥话也不跟她说。
她心情很微妙,她怕儿子把九九娘当妈妈,可观察下来又不是那么回事。
好像九九娘也不怎么管孩子似的。
家里正常的睡前的畅聊时间,因为客人在,变成了休闲时间。
有外人在,孩子们话都少了。
孙素芬的心情很矛盾。
坐在火车上的周延,心情很不错。
这次来做客,比她想的要好。
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一直笑脸相迎,眼神真诚,有说有笑的。
她们白吃白喝啥活也不干,真是爽。
周延想着要不要暑假的时候把孩子送过来啊……
杨瑜总觉得不对劲又说不出哪儿不对劲来,爹说的无从考证真假啊。
要是骗她们呢?那两个乡下亲戚是啥也不知道,九九妈妈也是个精明人,净打马虎眼。
周叔送走了她们,瞒着还是对的。要是实情相告,就不会这么简单的结束了。
老大媳妇和老三是不愿意,老二媳妇是要从海军手里要钱。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钱这个东西,太多了也未必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