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老板。”
既然达成共识,何丹青准备直接跟长沙当地的大学租借一个实验室。
回来的嘉宾,自然关心何丹青究竟在干什么。
小主,
哦,在读大学,写论文啊,十六岁大学没什么,他们多数大学不是没好好上,就是没有上,但也知道写论文蛮磨人的。
但什么东西,麻省理工学院,啊?这是花钱可以把自己弄进去的吗?
他不应该学点艺术、音乐这方面的学科吗?
虽然学历迟早会透出去,但现在不合适。何丹青在美国走的路线就是超级学术明星路线,国内也存在这样的人,《百家讲坛》创造了一批电视学术明星。
但有本质的区别。
何丹青的选择的路线相似但不同,这是很吃能力,也很吃力的路线,不是随随便便跨界可以搞的,Jet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应用专业是很能打的,但他只能看懂何丹青论文的1/3,所以何丹青的东西含金量超高的。
很多人玩跨界是不能两边兼顾,跨界玩玩,又回到自己的舒适圈里,而何丹青为了两头兼顾好,只能玩命压缩自己的睡觉时间。
何丹青能在美国杀出重围,是他现场测试智商,在美国高校内获得的夸张人脉给他保驾护航。
超级学术明星意味着他在学术方面必须获得超凡成就,作为公众人物,也需要提供给所有人充足的激励和引导,何丹青的作品从来健康的过分。
在一个青睐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家,何丹青一旦把自己塑造的无懈可击,他就会彻底立于不败之地。
他可以被无数次打倒,自然可以无数次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