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利欲熏心

流浪前夕 诗心疯 3132 字 1个月前

吾亦深知,改变这世道,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吾愿以吾之身,为这世间点亮一盏灯,无论风雨如何,都让它永不熄灭,直至照亮这整个世界,让那善良、正义、公平、诚信重新成为这世间的主旋律,让万民皆能沐浴在美好的光辉之下,再无那伤心、悲愤、无奈与绝望之事,人人皆能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盛世之福泽也。

此后岁月,吾仍将在这尘世中不断奔走,或遇艰难,或逢险阻,皆不能阻挡吾前行之脚步。吾将继续寻觅那同道之人,汇聚更多的力量,为这世间之清明,人心之纯善,不懈努力,直至吾生命之尽头,亦无悔矣。

且说这世间文化传承,亦遭逢诸多危机。古之经典,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品德,本应代代相传,奉为圭臬,然如今却被束之高阁,少有人问津。诸多古籍善本,或因战乱,或因世人漠视,散失于历史长河之中,令人惋惜不已。

吾曾至一藏书阁,见那满室的书卷,本应是知识的宝库,却布满灰尘,鲜有访客。阁中老者守着这些书籍,满面愁容,言往昔尚有诸多学子前来借阅钻研,如今皆被那功名利禄所诱,无人再来探寻这书中的奥义了。吾随手翻阅,见那精妙的文字,深刻的道理,皆如璀璨明珠,却蒙尘已久,不禁黯然神伤。

更有那民间技艺,无数代匠人用心血传承发展,独具匠心,彰显民族特色,如今却面临失传之境。如那精巧的剪纸艺术,曾经每逢佳节,街头巷尾,妇人孩童皆能拿起剪刀,剪出各种活灵活现的图案,寓意吉祥美好。如今,会此技艺者寥寥无几,年轻人皆追逐那外来新奇之物,对这传统瑰宝弃之如敝屣。还有那木雕、刺绣、陶艺等诸多技艺,皆后继无人,眼看着便要消失在岁月之中,吾痛心疾首,却又觉无力回天,只能尽力去寻访那些尚在坚守的老艺人,记录下他们的技艺与故事,期望能为这传承留下些许火种。

在这文化凋零的同时,那外来之文化,如潮水般涌入,其中虽有精华,可亦夹杂着诸多糟粕。众人不加甄别,盲目追捧,甚至摒弃本土文化,崇洋媚外之风盛行。吾见那大街小巷,尽是模仿外来之穿着打扮、生活方式,对本国之传统服饰、礼仪习俗嗤之以鼻,言其老土过时。吾常与人争辩,言本土文化之深厚底蕴,独特魅力,却被笑为顽固不化,守旧迂腐。

吾深知,文化乃民族之魂,若失了文化根基,这民族便如无根之浮萍,漂泊无依,终会消散于世间。于是,吾决定投身于文化复兴之事,四处奔走宣讲,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展示传统技艺、经典文化之美,吸引众人关注。吾亦编写书籍,解读古之经典,让那晦涩难懂的文字,变得通俗易懂,便于更多人学习领悟。虽响应者起初不多,可吾未曾气馁,吾相信只要持之以恒,终能唤起众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重视,让那文化之火,重新在这片土地上熊熊燃烧起来。

于这世间家庭伦理之间,亦现诸多乱象。往昔,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兄弟相亲,乃为人之基本准则,家庭乃温暖之港湾,亲情为世间最珍贵之情谊。然如今,不孝之事屡见不鲜,子女嫌弃年迈父母,不愿赡养,甚至恶语相向,逐出家门者有之;夫妻之间,少了那相濡以沫、患难与共之情,多因钱财、琐事争吵不休,乃至分道扬镳;兄弟姊妹间,为争家产,不念手足之情,对簿公堂,反目成仇者亦不在少数。

吾曾遇一老妪,孤苦伶仃,居破屋之中,体弱多病,却无人照料。问之,方知其育有三子,皆嫌其累赘,不愿尽赡养之责。老妪哭诉着往昔含辛茹苦养育子女之艰辛,如今却落得这般下场,吾闻之,泪湿眼眶,心中愤恨那子女之不孝,亦叹这世风日下,人情淡薄。吾遂寻其子女,苦口婆心劝诫,言养育之恩,重如泰山,为人子女,当知恩图报,尽孝于前。起初,彼等皆不听劝,仍执迷不悟,后经吾多次劝说,又引经据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使其幡然醒悟,接老妪回家,悉心照料,老妪脸上方重现笑容,吾亦稍感欣慰。

又闻一对夫妻,本应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却因生活中的些许琐事,整日争吵不断。家中鸡飞狗跳,孩子也在这不安的环境中变得胆小怯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吾知晓后,前去劝解,与他们谈心,让他们回忆起初识时的美好,曾经许下的誓言,以及共同经历过的风风雨雨。慢慢引导他们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不易。经过一番努力,夫妻二人终于冷静下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相互包容,努力修复关系,家庭氛围也逐渐变得温馨和睦起来。

吾深感这世间家庭伦理之维系,亦需众人用心去经营,去守护。然观当下之种种,虽偶有一二可挽回之局,却难改这整体颓势。不孝、不和、不亲之事,仍如那附骨之疽,蔓延于尘世各个角落,啃噬着人心最后的温情。

想往昔岁月,家乃心灵之归宿,亲情为世间至纯至善之所依,如今却多成破碎之景,徒留声声哀叹回荡其间。吾虽竭尽全力,四处奔走相劝,可面对这茫茫浊世,又似蚍蜉撼树,无力回天。

每念及此,心中悲戚难平,只叹世风日下,人心渐冷,那曾经美好的家庭伦理,恐终将在岁月的侵蚀下,消散如烟,唯余吾这孤独之人,在这落寞世间,空对着往昔残影,暗自神伤,却再也寻不回那份纯粹的、令人心安的家之温暖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