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脉,其脉象特征为下极盛大。在《脉经》中有记载。其来势汹涌,去势逐渐减弱。《素问》中也有所描述。来的时候大而长,通真子将其形容为如钩之曲,上而复下,与血脉来去的形象相呼应,仿佛万物伸展下垂的样子。
詹炎举曾说:“如环珠者非。”《脉诀》中提到:“季夏适宜出现洪脉。而在秋季和冬季,若出现洪脉,无论是发汗还是通肠,都是不适宜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从脉象的体状来看,洪脉来时汹涌澎湃,去时逐渐减弱,就像夏季的洪水一样,满指滔滔。如果在春秋冬月出现这种脉象,可能是阳气上升,需要散火,不必疑虑。
与其他脉象相比较,洪脉来时如波涛拍岸,去时似波澜起伏。要想了解实脉与洪脉的差别之处,可以通过举按弦长且坚实的程度来判断。洪而有力的脉象为实,实而无力的脉象则为洪。
洪脉主要反映阳盛阴虚的病症。如相火炎炎热病、胀满胃翻等,需要及早治疗。而对于阴虚泄痢等病症,需要谨慎斟酌。在寸部出现洪脉,多表示心火上焦有炎症;在肺部出现洪脉,可能是金气受损;在关部出现洪脉,可能是肝火或胃虚;在尺部出现洪脉,则可能是肾虚阴火所致。
洪脉主阳盛阴虚之病,对于泄痢、失血、久咳等病症,是需要忌讳的。正如经书中所说:“形瘦脉大多气者死。”又说:“脉大则病进。”这都表明了洪脉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微脉,其脉象极为纤细且柔软无力。用手指按压时,感觉就像要断绝一样,若有若无,难以确切把握。这一描述出自《脉经》。此外,戴氏认为微脉不仅细,而且还稍稍偏长一些。
正如《素问》所提到的,微脉被称为“小”。同时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人体内的气血处于微弱状态,那么脉象自然也就会呈现出微象。
从体状相类的角度来看,微脉的特点可以形容为极其轻微,如同水波轻轻荡漾(潎潎乎)一般。当手指轻轻触摸就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一旦加重按压力度,却又仿佛即将消失无踪,好像根本没有脉搏跳动似的。相比之下,细脉虽然也是较为细小的脉象,但与微脉有所不同的是,它在往来之间犹如线条般持续不断,只是粗细程度略微比微脉更粗一点点而已。
张仲景曾经指出,脉象如果呈现出像汤羹表面那层浮油(潎潎如羹上肥者)那样的形态,说明人体的阳气已经十分微弱;而若是脉象如同缠绕在一起的茧丝那般纤细(萦萦如茧丝细者),则表示阴气正在衰退。对于长期患病的人来说,如果出现这样的脉象,往往意味着病情危重,可能会面临死亡的威胁;但若是突然发病后才显现出来,则仍有生还的希望。
再谈到微脉所主的病症,通常情况下,当人体的气血都变得虚弱时,脉象自然也会随之呈现出微象。此时患者常常伴有怕冷、发热以及大汗淋漓等症状。对于男性而言,这种脉象大多预示着过度劳累导致身体极度虚弱,或者出现了各种虚损证候;而女性如果出现微脉,则很有可能表现为崩漏不止、带下异常等妇科疾病。
具体到不同部位的脉象表现和其所对应的病症,比如寸部出现微脉,可能提示患者呼吸急促,甚至有心惊不安之感;关脉呈现微象时,患者腹部容易产生胀满不适的感觉;而尺部见到微脉,则表明患者的精血比较虚弱,还可能伴有怕冷、消渴以及肢体疼痛并发出呻吟之声等症状。
总的来说,微脉主要反映了人体久病之后气血亏虚、身体衰弱的状况。其中,阳气微弱时会表现出怕冷的症状,而阴气不足则会引起发热。正如《脉诀》所言:“崩中日久肝阴竭,漏下多时骨髓枯。”长时间的崩漏会导致肝脏阴液枯竭,而下焦出血过多也会使得骨髓逐渐干枯,进一步加重病情。
洪脉,其脉象特征为下极盛大。在《脉经》中有记载。其来势汹涌,去势逐渐减弱。《素问》中也有所描述。来的时候大而长,通真子将其形容为如钩之曲,上而复下,与血脉来去的形象相呼应,仿佛万物伸展下垂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