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徒弟兴奋地左顾右盼,指着一个摊位喊道:“师父,快看,那儿有卖梅子制品的。”李时珍顺着望去,只见那摊位上摆着各种梅子做的糕点、果脯之类。
摊主热情招呼:“李大夫,您可是行家,尝尝俺家的梅子糕呗。”李时珍笑着接过一块,咬了一口,细细品味后说:“嗯,这梅子选得不错,酸甜适中,定能开胃健脾。”
此时,一位老者走来,听闻李时珍在此,忙请教:“李大夫,我家小儿厌食,可否用梅子调理?”李时珍放下糕点,一本正经地说:“自是可以。但要注意量,可将梅子做成甜羹给小儿食用,既可口又能消食健胃。”
老者感激不已。李时珍又在集市上转了转,买了些特殊的草药种子准备回药庐栽种。
夕阳西下,师徒二人满载而归,背后是喧嚣渐息的集市,前方是充满希望的药庐,那里等待他们的是更多关于药材的探索与发现。
回到药庐后,李时珍立刻忙着整理刚买来的草药种子。小徒弟在一旁帮忙,却不小心打翻了一小盒梅子干。
“哎呀,小徒,怎的这般毛手毛脚。”李时珍故作嗔怪,眼里却带着笑意。
小徒弟脸涨得通红,嘟囔着:“师父,这梅子干撒了一地,多可惜。”
李时珍蹲下捡起几颗,说:“无妨,这梅子干本就是要拿来入药的部分。正好,咱们借此机会再仔细瞧瞧它的成色。”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急切的敲门声。打开门,竟是邻村的一位猎户。猎户焦急地说:“李大夫,我昨日打猎受了伤,伤口一直流血不止,家中缺医少药,只想到您这儿来碰碰运气。”
李时珍赶紧拉着猎户进了屋,查看伤口后,眉头微皱。他转身拿了些梅干烧成灰,混合着一种草药粉末,轻轻敷在猎户伤口上。
“这梅干烧制后的灰烬,有收敛止血之功,配合此草药,应能止住你的血。”李时珍一边处理伤口一边解释。
猎户感激涕零,不多时,血果然止住了。李时珍望着猎户好转的样子,心中满是成就感,又投入到药庐的日常事务当中。
几日后,一位富商模样的人坐着轿子来到药庐。他大腹便便地下轿,满脸焦急。李时珍迎上去问道:“阁下何事如此慌张?”富商抹了抹额头的汗说:“李大夫,我近日胸腹憋闷,吃不下饭,四处求医无果啊。”
李时珍看着他油光满面的样子,心里有了数。他笑着说:“阁下平日山珍海味吃得太多,脾胃不堪重负咯。这梅子便可解君忧。”富商瞪大了眼睛:“就这么简单?”
李时珍点头,吩咐小徒弟取来一些自制的梅子酱,递给富商并叮嘱:“每日饭前吃上一点,可开胃助消化。不过,往后饮食可要节制些。”富商半信半疑地拿着梅子酱离去。
过了些时日,富商再次登门,这次却是容光焕发。他激动地握住李时珍的手:“李大夫,真乃神医啊。那梅子酱甚是有效。”李时珍摆摆手:“并非我神,只是顺应药理罢了。”
这天夜里,李时珍坐在烛光下,翻看着有关梅子的记录,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小徒弟在一旁打盹,他轻声唤醒徒弟:“这梅子学问还深着呢,咱们还要好好探究。”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桌上的梅子标本上,宁静而美好。
次日清晨,太阳光照进药庐。李时珍正欲出门采药,一位老妪牵着孙子前来。老妪愁容满面地说:“李大夫,我这孙儿调皮,误食了些不干净东西,现下肚子疼得厉害。”
李时珍蹲下身子,摸摸孩子的肚子,又看了看舌头。他站起身笑道:“阿婆莫急,这梅子就能治。”小徒弟在旁小声嘀咕:“师父,这梅子啥病都能治么?”李时珍敲敲他脑袋:“莫胡说,对症才有用。”
他拿出些乌梅煮汤,哄着孩子喝下。不多时,孩子脸色好转。老妪千恩万谢后离开。李时珍转头对小徒弟严肃地说:“徒儿,这梅子虽常见,但用法多样,每一种用法都是先辈们摸索总结出的经验,不可轻视。”小徒弟恭敬地点头。
午后,李时珍决定重新整理梅子的药用笔记。他坐在桌前,一笔一划认真书写,时而停下思考。小徒弟在一旁帮忙研磨墨汁,眼神中满是敬佩。随着最后一行字落下,李时珍长舒一口气,望着窗外摇曳的梅树,心中满是对医药传承发展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