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还能化痰止咳,将其烧至存性后研磨成粉末,加入枣内做成丸子,如弹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温酒送下。
风气导致的牙痛,可用生丝瓜一个,擦上盐后用火烧至存性,研磨成粉末后频繁擦牙,待涎水流出后即可痊愈。如果是肋肿,可用粉末调水敷贴。但此方法对蛀牙无效。
刀疮时,可用古石灰、新石灰、丝瓜根叶、韭菜根各等分,捣至极烂,做成饼后阴干,研磨成粉末涂抹,具有止血、定痛、生肌的特效。
对于各种久溃不愈的疮疡,可用丝瓜老根熬水后清洗涂抹。
夏日午后,李时珍为了验证苦瓜的清热解暑功效,亲自试吃了一大盘凉拌苦瓜。
他一边吃一边观察着自己的反应,突然眼前一亮,发现自己的燥热感似乎减轻了许多。
他赶紧叫来徒弟,兴奋地说:“快,快把这凉拌苦瓜的做法记下来,这可是消暑的好东西!”徒弟们面面相觑,心想师傅这是怎么了,吃个苦瓜都这么激动。
李时珍却不顾徒弟们的疑惑,继续品尝着苦瓜,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这苦瓜,真是个宝啊!”
李时珍听闻邻村的农夫因夏日劳作过度,导致身体虚弱,时常感觉燥热难耐。他便推荐农夫尝试食用苦瓜,以清热解暑。
农夫起初对苦瓜的苦味颇有疑虑,但在李时珍的耐心解释和保证下,决定尝试。没过几日,农夫便觉得身体清爽许多,燥热感明显减轻。
李时珍见状,得意地对农夫说:“苦瓜虽苦,却是良药,能解你之苦,何乐而不为?”农夫听后,对李时珍的医术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夏日炎炎,李时珍行走在闹市中,看到一筐新鲜的苦瓜,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它的功效与作用。
他回府后,召来学徒,开始讲解苦瓜的性味和治病过程。学徒们一脸困惑地看着那绿色的果实,李时珍则是一脸严肃地说:“这苦瓜,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消暑解渴之效。”
他又补充道:“但记住,此物不可多食,否则容易损伤脾胃。”说着,他拿起一个苦瓜,示范着如何用它制作一道清凉解毒的苦瓜汤,学徒们则是一边听一边偷偷地抹着汗水,心里暗自庆幸自己没有中暑。
在药材收集之路上,李时珍无意间遇到一位面露难色的老渔夫。
老渔夫诉说道:“不晓得是何原因,近来捕获的鱼总是带着苦味,连我家的狗都不愿意吃。”
李时珍灵机一动,建议老渔夫使用苦瓜来做鱼饵。结果,苦瓜鱼饵竟然吸引到了一群异常活跃的鱼儿,渔夫捕得盆满钵满。
李时珍惊叹不已,连夜将苦瓜的渔业价值也载入了《本草纲目》之中,从此苦瓜不仅仅是一味良药,更成了渔民眼中的“财富果”。
自那以后,老渔夫对李时珍感激涕零,他将李时珍视为自己的恩人。而李时珍也因为这个发现,对苦瓜有了更深的认识。
李时珍继续踏上了他的药材收集之路。他游历了许多地方,见识到了各种奇花异草和珍稀药材。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将自己的所学所悟都记录下来。
有一天,李时珍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山村。这里的人们生活贫困,疾病缠身。李时珍心生怜悯,决定留下来为村民们治病。他运用自己的医术,为村民们开出了各种药方,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在这个过程中,李时珍发现了一种新的药材。这种药材生长在深山之中,具有独特的疗效。他经过仔细的研究和实验,最终将这种药材也载入了《本草纲目》之中。
随着《本草纲目》的不断完善,李时珍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医术和着作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成为了中国医学史上的一位巨匠。而他对苦瓜的发现,也成为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