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过去读到这地方的时候我就觉得奇怪,先贤说的明明是命由天降,性自命出,命、性、情,三者同源,人皆一致,本无区别,只是天性常常为感官所蒙蔽,以至于至善的四心在表现出来时有所缺憾,但是只要经过修养,每个人都可以达到原初至诚的状态。
君子和小人按理说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后天的气有清有浊,但这是后天生成的,和先天又没有关系,究竟为何到了后儒就变成了人的性是不一样的,非要强调君子和小人之别?
关于君子和小人的本质是否有所不同历来争议颇多,但是在我看来两者并无区别,只是在后天修养上有所分歧。而且关于后天修养的目标也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德福一致,有人认为德福不一致,开始这一缘由被解释为时,后来为了突出守德的重要性便将圣人也分为了不同类型,以此使学说得以圆融,但我认为有很多解释不过是敷衍了事。总结而言,其实修养中最重要的是内在德性,也就是达到至诚境界。
若是这样说来,女子和男子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在后天休养可以达成的目标上也没有区别,唯一不同的就在于修养的路径有所不同。可是这一路径为什么会不同呢?贤妻良母真的等于圣贤吗?圣贤是为了天下,可是贤妻良母只是为了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两者真的可以混为一谈吗?
以前我问爹时,他总是说这样的问题与我无关,不是像我这种小人物可以关心的。但又有多少经学大师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甚至直到最后,都如明珠蒙尘不被人在意?
孔老夫子说过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孟子也说过舍生取义,君子真正要求的是一种境界,真正在意的是其所具有的品格,而不是所处的位置,所获得的财富和地位,这些人说的恰恰和经学原本的意思相反。
那么爹为什么说因为我地位卑微就不配提及呢?难道他的境界不是反倒很低微吗?
我知道自己这样想是在挑战权威,可是我还是忍不住思考。
上古时期女子的地位根本不像现在这样地位,更不会像如今需要裹脚。相反,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损坏,人们连辫子都不愿意剪,更何况是裹脚这样有伤身体的事。而且那个时候的女子也没有那么在意贞洁,就像《凯风》这首诗的本意是在说孝子因为自己无法报答母亲而感到愧疚,可是后世却认为这首诗是说母亲要改嫁,儿子不愿意,所以母亲才有过错,儿子是孝子,这简直是在曲解!
《诗》本就是上古传下来的典籍,里面记载着很多女子写作的诗篇,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很开放的,甚至有专门的节日可以让男女同游,一点都不同于后世。
一切是在什么时候改变的呢?
当以武力为主的王朝踏平了周礼盛行的中原,血与火才成为真正的力量来源,而血缘关系早已经无法辐射偌大的疆域。为了守护一姓之天下,就需要在方方面面立起规则,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持父系血缘纽带就成为了重要之举,否则女子乱政的后果就是外戚干政。将女人限制于男人,男人限制于家族,家族限制于皇权才能在最大程度保证帝王的独尊,反过来,每个帝王也不过是自己家族所推举出来的棋子,这样各方势力互相制约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王朝的安稳,但是一旦其中有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造成王朝的动荡不安。
正是为了稳固王朝的长治久安,经学不得不向现实皇权屈服,文人只有笔墨没有刀剑,就像没有田地和力量的女人一样只能依附于男人生活,只长着一张嘴会写几个字的文人也只能依靠逐鹿中原的王者实现自己的抱负。可是只要依靠他人就必须服从他人的安排,没有办法拥有完整的权力,这也是文人和女人最可悲的地方:永远都无法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可是文人常常笑话女人,因为他们认为女人软弱,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和女人不是一样吗?两者都无力改变现状,所以只能在心里期待遇到一直在心里期盼明主。
可是哪里又有真正值得扶持的丈夫或君主?人都充满贪欲,更何况这些人的背后原本就是盘根错节的权力关系,这些所谓的强者尚且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更何况依附于他们而生存的藤蔓?
我知道想明白这些问题无济于事,就算知道又能如何?那些文人又何尝不知道自己作为依附者的命运,但是终究无力改变。
就像女人,在这样的天下,一个女人从生来就不属于任何家族,因为不被本族所承认,她向来都被视为送给外家的礼物。作为不被承认的流浪者,家中的所有资源自然不可能给予女人。
一无所有的女人只能带着一点嫁妆,一点就算可以拿在手中也没有办法真正起到用处的嫁妆嫁入别人的家族。一般情况下,除非家族中没有男丁,否则女人不能轻易独自购置地产、经商做事,更不能抛头露面、独自一人生活,所以就算手里有钱财也不过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还是很容易被人盯上,最终无处逃脱。
小主,
可是即便加入了别人的家族也不可能真正融入,家族依靠血脉来连接,其中的等次分明,外来的媳妇永远不可能真正站稳脚跟,只能依靠自己丈夫的地位获得暂时的保障。只要丈夫势力减弱或是将她抛弃,她就失去一切。唯一安定下来的机会就只有生儿子,因为家天下对于孝的重视,母亲也是儿子所孝敬的对象,虽然没有像对于父亲的孝顺那样强烈,但也是不可割舍的。只要有了儿子,女人就获得了屹立不倒的大树可以攀附,而儿子娶回来的媳妇就是她们手中的傀儡。
所以男人之间斗的惨烈,女人之间斗的更惨烈,男人们手中的资源尚且还多一点,女人所能求的也不过是能否拥有儿子、能否让儿子成为新的继承人。
常有人说夫妻有爱,但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利,夫妻之间是因为利益而连接。一个男人没有利益,女人必定不愿意找他,因为一无所有的女人只有依靠男人的资源才能生存。而若一个女人没有利益,也就是可以实现男人传宗接代的愿望或者为他提供强大的娘家背景及嫁妆的支持,也无法获得男人暂时的优待。
那么,再扩大一些说,在这样的天下,父母和子女之间真的有爱吗?其实也是没有的。曾有父母无恩论,认为孩子是父亲情欲发动将物品放在作为容器的母亲身体中不得不产出的产物,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是真实情况甚至还不如父母无恩论。父亲生孩子一是因为情欲,二是为了依靠孩子让自己成为真正的男人,不至于绝嗣被所有人嘲笑。母亲确实就像容器一样被动的承担了孩子的产生,但在某种程度上,母亲也是主动的,她试图通过这个孩子来稳固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所以这样想来,所谓的情感都不过是人美好的想象,其实现实往往很残酷,因为最为强烈的剥削就存在于家庭之中,存在于父母子女和代际之间。
我不由得翻开书,开始一页页的看,我想看他们是如何规定天理的,也就是为何人总是要按照固定的方式生活,可是看了一圈,我却什么都没有看见
父亲总说我会遇到问题是因为我想的不透彻,或者是看的书还不够多,但我已经将基本的典籍都翻阅过,也确实没有找到任何线索,这是因为所谓的天理本身就是他们制造出的幌子,因此,天理所表现的特征,比如女人要是贤妻良母、要有贞洁也都毫无意义。
若说女人应该守贞洁,被外男摸一下就要去死,那么每个女人生出来就应该去死。人是由阴阳二气交感生成,所以身上有母亲之气,也有父亲之气。父亲是男子也是外男,否则不会规定父女之间不可过于亲近需要保持距离。这样说来,每个女孩子身上都沾有父亲的气,这是否意味着从一出生就失去了贞洁,不应该活在这世上?
若是这些经师认同我的观点,我想他们倒也算是他们所说的从一而终:根据一个道理一直往下推演。可是他们不可能,如果他们同意我的观点,那么这世上将不会再有女人降生,因为每个女人一出生就会自杀,没有女人也就不会有孩子,人将从此绝迹。
听到她的话,我也不由陷入了沉思。对呀,究竟是谁说女子只有成为贤妻良母才能成为圣贤的,明明人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只是人有不同的气质之性,由此造成了人性的不同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