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逐渐消失的四川方言:散,这也是个古汉语遗存词汇

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这些词汇也在逐渐消失。

今天说说表示“分发”的“散”字。

散,是个多音字,读作sàn或sǎn,本义为分离、分开,又引申出多个词义。

本文讲的是,“散”字在四川方言中释义为“发”的这一遗存在四川方言中的古汉语释义。

“散”在四川方言中释义为“发(动词,分发义,普通话音fā,入声字,成渝片发音fá)”时,发音为sàn,音同四川话“善”。

四川方言中,过去在分发东西钱财时,强调的是“分发物品钱财”这一动作,多说“散”,隐含有把自己东西分享给别人的意思。如果是单位按人头的福利,则不说“散”,而是说“发”,比如“公司过节每人发一桶油”,不能说“散”。

下文用例句详细说明。

1、小军,你把糖拿出来给叔叔娘娘些散起吃嘛。

2、老李看到邻居们围在一起摆龙门阵,摸出烟(指香烟)挨到挨到给几个吃烟的散起。

3、 老李,你咋没有给我散烟喃?把我搞忘了嗦?

4、过年的时候,长辈有给晚辈散过年钱的习惯。除夕当晚,散的过年钱又叫“压岁钱”。

5、幼儿园老师作为公职身份给小朋友发糖,不说“散”。私人关系私下给某个或几个小朋友发糖,可以说“散”,

如今受普通话推广影响,很少听到说“散”,多说“发”了,包括例句1-4都是这种情况。

“散”释义为发,在文献资料中的例子摘录如下:

《尚书·武成》: “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

《汉书·高后纪》: “(吕媭) 乃悉出珠玉宝器 散堂下,曰: ‘无为它人守也!’”

《齐民要术·作鱼鲊》: “脔讫, 漉出,更于清水中净洗,漉着盘中,以白盐散之。”

《三国志· 魏志·徐邈传》: “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

《后汉书·儒林传·包咸》: “显宗以咸有师傅恩,而素清苦,常 特赏赐珍玩束帛,奉禄增于诸卿,咸皆散与诸生之贫者。”

伪孔传(伪造的孔安国《尚书传》): “纣所积之府仓,皆散发以赈贫民。”孔颖达疏: “散者,言其分布。”这里“分布”是分别布施的意思。《古文尚书》东汉时已亡佚,至东晋元帝时,梅赜献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五十九篇。唐孔颖达作《尚书注疏》即以此为底本。

唐·李白 《赠崔司户文昆季》诗: “千金散义士,四座无凡宾。”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饮食果子》: “又有卖药或果实、萝卜之类,不问酒客买与不买,散与坐客,然后得钱,谓之撒暂。”

《秦并六国平话》上: “取出衣甲器械,分俵散与诸军。”“分俵散”三字同义连文。

《红楼梦》 第四十一回: “王夫人打发文官等出去,将攒盒散与众丫头们吃去。”

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一《过人疯》: “见了亲丈夫羞耻不顾, 散了烟又倒茶跑进跑出。”

又卷四《活无常》: “今日散糖原爱汝, 将你孝心来表录。”

林昭德《诗词曲词语杂释》谓 “散” 为 “给; 赠送”。即笔者指出的“散”隐含有把自己东西分享给别人的意思。而“发”字本无赠送义,主要是分发义。

结合以上古代文献资料,在表示把个人物品分享给别人时,与“发”对比,四川方言的“散”字更具有内涵,可惜它也在逐渐消失了。

很多古汉语字词,普通话里已经几乎不用了,但是在不少方言里,还完整地遗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