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丰富多样,是世界上方言和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样化的灿烂民俗文化。
不少普通话词汇,方言中多有其他的表达。比如普通话的“接吻(雅称)/亲嘴(俗称)”,地道四川方言,大家都知道口语说“打bēr”。(至于民间也戏谑地称“接吻”为“啃兔儿脑壳”,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打bēr”咋写的?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常见的写法,有两种:
一、打啵ㄦ
这是拟声词用法。
《在线汉语词典》打啵bō:<方>亲吻。
古华《醒醒老爹》:人晓得怕丑,晓得扯画眉眼,晓得躲到黑角落去打啵。原注:“打啵,即亲吻。”
四川方言通常发儿化音,即打啵ㄦ。
二、打吅(bēr)
这本是会意字用法。
“吅”表示两个嘴巴亲在一起的声音,非常形象生动。
但这是直接强行赋“吅”予bēr音。
吅,有两种读音:xuān、sòng。
xuān音义古同“喧”,指大声呼叫。sòng音义古同“讼”,诉讼。
《玉篇》:吅,诩烦反。《说文》:惊呼也。《声类》:此古文讙字也。
古汉语文字工具书中,“吅”字均没有与接吻相关的音义,属于四川地区一些方言工作者强行赋予的音义。
近日,看民国版《巴县志·方言》,“打bēr”的本字写法,或为“打歍”。
民国版《巴县志·方言》由向楚先生亲自撰写。
向楚(1877—1961),字仙乔(亦作仙樵),号觙公,四川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人。19岁入县学,次年考入东川书院,师从前翰林赵熙,致力于汉唐经学、声韵文字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解元”。民国间在四川大学文科研究所讲授《说文》《尔雅》等,撰有《古四声通说》《古音韵部分析》等。
1926年到1936年,向楚两度被聘为《巴县志》(民国)总纂。
民国《巴县志》卷五《礼俗》其下分《礼制》《风俗》《宗教》《方言》四章。
向楚弟子黄稚荃云:“《巴县志》……其中‘礼俗’、‘事纪’、‘蜀军革命始末’、‘叙录’诸篇,为楚所亲撰,其余亦经楚审阅修改或润色。楚通晓方言,‘礼俗’中特撰‘方言’一章,寻求巴人语根。”由是知民国《巴县志·方言》为向楚撰写并阐释。
《四川近现代人物传·向楚传》评论:向楚尤通晓巴蜀方言,故《礼俗篇》中特撰《方言》一章,推寻巴郡方言之语根,辨析甚精,诚学术之名篇,不仅一县之志书而已。
民国《巴县志·方言》打歍:“《说文》歍……口与口相就也。哀都切,古无轻唇音,故今方言亦转重唇,谓口相就,接吻曰‘打歍’,‘歍’呼如博乌切。”
通俗一点的说下这段文字。歍,《说文解字》里即有“口与口相就也”的意思。“口与口相就也”就是接吻。歍,哀都切,古无轻唇音,所以如今四川方言亦转重唇音,“歍”发音如博乌切,即“博”字的声母b与“乌”的韵母u相拼,即bū,儿化音即为būr。
būr语速快了即为bēr音。
所以四川方言谓接吻为“打ber”,即打歍ㄦ。
本文同样是探讨方言本字写法,无意纠正如今有普遍共识度的“打啵ㄦ”或“打吅”,仅作为方言爱好者交流探讨。
我国各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丰富多样,是世界上方言和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样化的灿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