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四川方言中遗存的古汉语:瞀

方言就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说文解字》里的很多古汉语字词,普通话里已经没有了, 但是在不少方言里,还完整地保存下来了。

以四川方言为例,四川方言说“脶”,音“ló,阳平,同川话罗音”,表示圆形指纹,有句四川顺口溜:一脶穷,二脶富,三脶四脶当干部…

再比如“圿”,音同“jiá,阳平,音甲”,指污垢。四川话“圿圿”,专指身上的污垢。“搓圿圿”就是洗澡的时候把身上的污垢搓下来。普通话则没有这个说法,

今天重点说的是描述视物模糊时,四川方言用的“瞀”字,而普通话中几乎不见如此用法了。

瞀,今普通话读作瞀(mào)。

《说文解字》莫候切。低目谨视也。从目,敄(wù)声。

又俯视也。《黄帝素问》民病肩臂瞀重。《注》低目俯首曰瞀。

《说文》中主要作“俯视”解。

又《字汇补》莫到切,音冒。视眩易也。这里的“莫到切,音冒”是普通话音mào的来源,字义作视物模糊了,“视眩易也”。

又《集韵》《韵会》亡遇切,音务。目不明也。《扬子·太经》视也见,而晦也瞀。这里的音“亡遇切,音务”是今四川方言音“wù”的来源,字义也作视物模糊了:目不明也;视也见,而晦也瞀。俗多作“雾”字。

又通作霿。《广韵》瞀。《集韵》作霿,鄙吝心不明也。《正韵》无识也。

今四川方言中,同样保留“心不明”、“无识也”的释义。四川方言俗语“脑壳大,心头瞀mù”,谓人笨挫不开窍。但是“瞀”字的发音是另外一个方言音mù。

又《埤雅》莫卜切,音木。雀目夕昏,人有至夕昏不见物者,谓之雀瞀。

这里的音“莫卜切,音木”即是四川方言中另外一个方言音mù的来源,词义“人有至夕昏不见物者”,即今四川方言所谓的“鸡瞀眼”,俗作“鸡母眼”。

再来看一些“瞀”字做视觉模糊不清的文献典籍记载。

《玉篇·目部》: “瞀,目不明貌。”谓视觉模糊不清。

《孟子·尽心上》 “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赵岐注: “章指言舆服器用人用不殊,尊贵居之,志气以舒,是以居仁由义,盎 然内优,胸中正者眸子不瞀也。”“眸子不瞀”犹谓眼睛明亮。

明·李实《蜀语》: “目不见物曰瞀○瞀音务。”清·张慎仪《蜀方言》卷上: “目不见物曰瞀。” “目不见物”,已然瞎子矣,程度较“目不明皃” 深,应当有误。

民国十七年《长寿县志》卷四《人事部·方言》: “目不明曰瞀。”

民国十八年《合江县志》卷四《礼俗·方言》: “瞀, 目不明也。”

民国二十一年《万源县志》卷五《教育门·方言》: “眼不明曰瞀,曰昏。”

民国二十四年《云阳县志》卷十四 《礼俗 下·方言上》: “眼不明曰瞀。”

综上,“瞀”字是四川方言中保留下来的普通话没有古汉语用字。四川方言中“瞀”字主要有两个发音,发音mù时用作“鸡瞀眼”和指“心不明”,发音wù时指视觉模糊不清。